《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时间: 2025-01-27 04:31:16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新寨遭遇大雪时的困顿与惆怅。诗人感叹南北的征程何时才能结束,又一次来到新寨卸下行囊。远处的山头,斗柄形状的星星已经隐没在山后,雪与明亮的月光相映成寒冷的千里。小吏有时需要束起衣带,而老朋友却不停地询问他的官职。江南的风景已被云竹所掩盖,等到归来时,春风中却只剩下钓竿的剪影。

注释:

  • 县北县南:指的是诗人行旅的方向,表明他在北县和南县之间奔波。
  • 解征鞍:卸下骑马旅行的鞍具,意味着停留或休息。
  • 山衔斗柄:形容山的轮廓与斗柄星相连,暗示时间已晚。
  • 小吏:指官员,表明诗人的身份。
  • 束带:指整齐装束,表示需要整理仪容。
  • 故人:昔日的朋友,表达对友情的回忆与牵挂。
  • 江南长尽:指江南的景致已然消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代表,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北方的冬季,诗人因公事而行,旅途中的孤独与寒冷使他产生了感慨,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诗歌的开头以“县北县南何日了”引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行旅的疲惫与困惑,情感真切。接下来的“又来新寨解征鞍”,则是对旅途的无奈之声,似乎在问什么时才能结束这段旅程。诗中以“山衔斗柄三星没”描绘了山与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内心的孤独。雪与月的结合,增强了寒冷的感觉,形成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鲜明对比。

“小吏有时须束带”,突显了诗人身份的复杂与无奈,既是官员又是旅人。故人的关心则让人感受到人际间的温暖与牵挂,虽然身处异地,但对情谊的珍视依然存在。最后两句“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则是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归期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和归乡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县北县南何日了” - 诗人感慨旅途遥远,寻求归期。
    2. “又来新寨解征鞍” - 重新到达新寨,卸下旅途的疲惫。
    3. “山衔斗柄三星没” - 描绘夜色降临,星星隐没的景象。
    4. “雪共月明千里寒” - 雪与月光的结合,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5. “小吏有时须束带” - 表达身份的尴尬与无奈。
    6. “故人颇问不休官” - 朋友对其官职的关心,突显人情的温暖。
    7. “江南长尽捎云竹” - 江南的景致已被遮蔽,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8. “归及春风斩钓竿” - 期待归乡时的春风和钓鱼的乐趣。
  • 修辞手法

    1. 比喻 - 山与星的比喻,形象生动。
    2. 对仗 - 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意象 - 雪、月、故人等意象交织,传达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行旅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 :象征孤独与寒冷,体现诗人的旅途艰辛。
  • :象征明亮与希望,暗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 :象征阻隔与距离,表现出旅途的漫长与艰辛。
  • 故人:象征人际关系的温暖,传达思念与挂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县北县南何日了”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归乡的期盼
    B. 官职的无奈
    C. 旅途的艰辛
    D. 自然的美丽

  2. “江南长尽捎云竹”中的“云竹”指的是什么? A. 竹林
    B. 云雾
    C. 诗人的故乡
    D. 春天的象征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冲雪宿新寨》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黄诗更侧重于旅途中的孤独感,而陆诗则更多地描绘了对秋天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研究》
  • 《宋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