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国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33:28

平生翰墨学,空走使臣车。

瞿令能苍史,归公好古书。

秦山刊日月,周鼓颂畋渔。

不见龙蛇笔,新乾研滴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翰墨学,空走使臣车。
瞿令能苍史,归公好古书。
秦山刊日月,周鼓颂畋渔。
不见龙蛇笔,新乾研滴蜍。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致力于书法与文学,结果却徒然地做了使者的差事。
瞿令所著的《苍史》是多么令人钦佩,而归公则热爱古代书籍。
秦山上能刻印日月,周朝的鼓声传颂着打猎和捕鱼的故事。
如今我再也看不见那笔墨如龙蛇般的神韵,只有新研的墨水中滴落的蜍虫。

注释:

  • 翰墨:指书法和文学。
  • 使臣车:指出使的官员,表示作者对仕途的不满。
  • 瞿令:指瞿昙,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
  • 苍史:古书名,指历史典籍。
  • 秦山:秦岭山脉,象征着历史悠久。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 龙蛇笔:形容书法笔势如龙蛇般生动。
  • :指蟾蜍,墨水中的杂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表现人情世态和山水田园,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一生追求书法与文学的感慨,以及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失落。诗中提到的历史典籍和古籍,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与敬重。

诗歌鉴赏:

《文安国挽词二首》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他以“平生翰墨学”自述,表现出对书法与文学的热爱,而“空走使臣车”则透露出对仕途的失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接着,诗人提到“瞿令”和“归公”,这两位历史人物象征着对文化的执着追求,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与古籍的向往。

“秦山刊日月”一句中,诗人用自然景象象征历史的流逝,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时间。而“周鼓颂畋渔”则展现了周朝的繁荣与生机,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的追忆。最后两句中,诗人以“龙蛇笔”和“新乾研滴蜍”对比,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怀念与对当下现实的失望,情感深沉而复杂。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又有对历史文化的追寻,展示了黄庭坚深邃的思想与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生翰墨学:我一生致力于书法与文学的学习。
  2. 空走使臣车:却徒然地做了使者的差事,感到非常惋惜。
  3. 瞿令能苍史:瞿令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苍史》极具影响力。
  4. 归公好古书:而归公则热爱古籍,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5. 秦山刊日月:秦山上能刻印日月,象征着历史的延续。
  6. 周鼓颂畋渔:周朝的鼓声传颂着打猎和捕鱼的故事,展现了文化的繁荣。
  7. 不见龙蛇笔:如今我再也看不见那笔墨如龙蛇般的神韵。
  8. 新乾研滴蜍:只有新研的墨水中滴落的蜍虫,表现出对书法艺术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古人与现代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怀旧。
  • 象征:如“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龙蛇笔”象征书法的灵动与生动。
  • 比喻:将书法比作龙蛇,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书法之美。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是对人生的反思与对传统文化的追求,表现了黄庭坚对书法与文学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失落感,充满了哲理性与情感的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翰墨:象征文学与艺术的追求。
  2. 龙蛇:象征书法的生动与艺术的灵动。
  3.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传承。
  4. :象征现实中的杂质与失落,表现对书法艺术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庭坚的字是什么? A. 直
    B. 庭
    C. 坚
    答案:A

  2. “平生翰墨学”中“翰墨”指的是什么? A. 书法与文学
    B. 画画
    C. 音乐
    答案:A

  3. “不见龙蛇笔”中“龙蛇”是用来形容什么? A. 书法的笔势
    B. 诗句的韵律
    C. 生活的变化
    答案:A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鉴赏辞典》
  • 《黄庭坚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安国挽词二首》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