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发庐江涂中遇雪寄李侍御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芦苇声多雁满陂,湿云连野见山稀。
遥知将吏相逢处,半是春城贺雪归。
白话文翻译:
清晨出发在庐江的涂地上遇到了雪,特意寄信给李侍御。
芦苇丛中响声不断,湖面上满是归来的大雁,湿润的云层笼罩着田野,远处的山显得稀疏而模糊。
遥远地知道你和官员们相逢的地方,那里一半是春城里庆贺雪花归来的热闹场面。
注释:
字词注释:
- 涂中:指的是水边的地方。
- 陂:意为小丘或堤岸。
- 吏:官员。
- 贺:庆祝、祝贺。
- 归:回归。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城”可能指的是长安(今西安),古时常用以代表繁华的都城,尤其是春天时节的热闹气氛。雪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纯洁和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感悟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早春时节,诗人正值旅途,遇雪而发,心中感慨万千,故寄情于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芦苇、雁群、湿云和山景的描写,展现了严冬将尽,春天即将来临的氛围。开头的“芦苇声多雁满陂”通过声音和景象的结合,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随着雪的降临,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淡雅,这与“遥知将吏相逢处”的期待形成对比,显示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春城贺雪归”,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悟,更是对人际关系的温暖描写。通过“贺”字,传达出一种喜悦和庆祝的心情,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全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流露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情感真挚而深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芦苇声多雁满陂”: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景,芦苇摇曳生姿,雁群归来,象征着冬去春来。
- “湿云连野见山稀”:湿润的云层笼罩着田野,远处的山景显得朦胧,表达了天气的寒冷与春天的渐近。
- “遥知将吏相逢处”:诗人虽远在他乡,却对友人的聚会有所期待,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半是春城贺雪归”:春城里的欢庆与雪的归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欢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拟人手法,如“芦苇声”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工整,如“湿云连野”与“见山稀”形成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与情感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苇:象征着生机与自然的美。
- 雁:代表归来与团聚,常引发人们对故乡的思念。
- 湿云:象征着春天的温润,预示着万物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芦苇”与“雁”组合在一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念
B. 失落
C. 欢庆 -
“湿云连野见山稀”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样的天气状况? A. 晴天
B. 多云与湿润
C. 风雨交加 -
诗中提到的“春城”最可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杭州
B. 长安
C. 洛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以自然景物描绘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行的祝福。与朱庆馀的作品相比,王维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哲理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