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断肠曲三十首》

时间: 2025-04-28 02:35:12

井梧和雨下银床,梁燕随风别画堂。

二十五声秋漏永,梦回各自耐思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井梧和雨下银床,
梁燕随风别画堂。
二十五声秋漏永,
梦回各自耐思量。

白话文翻译:

在银色的床上,雨水打在梧桐树上,
梁燕在风中告别了画堂。
秋天的漏水声响了二十五声,
梦中回忆,各自耐心地思量。

注释:

  • 井梧:指梧桐树,象征高洁与孤独。
  • 银床:形容床的洁白或光亮,可能暗指床上的情景。
  • 梁燕:指在梁上筑巢的燕子,象征离别和离去。
  • 秋漏:秋天的水滴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思量:思考、思索。

典故解析:

  • 梧桐:古代文人常用梧桐树来象征孤独和思念,因其常引发人对往事的追忆。
  • 燕子:在中国文化中,燕子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离去的燕子暗示着离别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思考,风格典雅而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特定的情感体验时刻,反映出诗人在秋天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常常在细雨中勾起昔日的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中的孤独感。开篇的“井梧和雨下银床”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伤感的氛围,雨水在梧桐树上轻轻敲打,像是时间的滴答声,令人感到无尽的思念与寂寞。接下来的“梁燕随风别画堂”,燕子在春天时是生机的象征,而此时却在秋风中告别,暗示着离别的伤感。

“二十五声秋漏永”一句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秋天是个充满怀旧情绪的季节,诗人在此通过“秋漏”的声音来传达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梦回各自耐思量”则点出梦想与现实的对比,梦中回忆的美好与现实中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无奈与思索。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的营造上出色,更在情感的表达上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洞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井梧和雨下银床:描绘了一个雨夜的场景,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
  2. 梁燕随风别画堂:燕子离去,暗示人事的变迁与离别的无奈。
  3. 二十五声秋漏永:秋天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4. 梦回各自耐思量:在梦中思索,表现了对过往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燕子的离去赋予情感,以增强情感的真切感。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离别和对过往的思念展开,透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的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生命中不可逆转的时光的感慨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孤独与思念。
  • :象征忧伤与情感的流露。
  • 燕子:象征离别与思乡之情。
  • 秋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井梧”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树
    C. 一种花
    答案:B

  2. “梁燕随风别画堂”中的“别”字表示什么意思? A. 相聚
    B. 离开
    C. 交谈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秋漏”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时间的流逝
    C. 快乐的时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周端臣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周的笔触更显细腻,而李的则更为婉约。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视角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代诗词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