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胡遇
寻僧昨日尚相随,
忽见绯幡意可知。
题处旧诗休更读,
买来新马忆曾骑。
不应随分空营奠,
终拟求人与立碑。
每向宣阳里中过,
遥闻哭临泪先垂。
白话文翻译
昨天还和和尚在一起,
突然看到绯色的幡旗,心中明白了。
在这里不再读旧诗,
买了一匹新马,想起曾经骑过的那匹。
不该随意在空营地祭奠,
最终还是想请人来为他立碑。
每次经过宣阳里,
听到远处哭声,眼泪已先流下。
注释
- 寻僧:寻找和尚,这里指诗人曾与和尚相伴。
- 绯幡:绯色的幡旗,通常用于祭祀或丧礼,暗示哀悼的气氛。
- 题处旧诗:在此处不再阅读旧作。
- 新马忆曾骑:买来新马,忆起曾骑的旧马,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 空营奠:在空旷的营地上祭奠,表示对亡者的怀念。
- 立碑:为亡者立碑,表示追思与纪念。
- 宣阳里:地名,可能与诗人生活地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人生哲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哭胡遇》是朱庆馀在悼念好友胡遇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在唐代,诗人常通过祭奠与怀旧的主题,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哭胡遇》是一首充满思念与哀伤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与对现状的感慨,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友情的珍贵。开篇以“寻僧昨日尚相随”引入,表现了诗人与和尚的亲密关系,接着“忽见绯幡意可知”一句,瞬间转入对死亡的警觉与哀悼,绯色幡旗象征着丧事,暗示诗人对胡遇的逝去感到震惊与惋惜。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题处旧诗休更读,买来新马忆曾骑”,不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亦表现出对友人胡遇的深切思念。“新马”与“旧诗”的对比,映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空虚。诗人在“空营奠”中反思生命与死亡,最终也希望能够为胡遇立碑,以此寄托对他的怀念与尊重。
最后两句“每向宣阳里中过,遥闻哭临泪先垂”,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每次经过曾经的地方,都会听到哭声,眼泪不自禁地流下,传达出一种无尽的悲伤与失落感。整首诗言辞恳切,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在面对生死时的复杂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寻僧昨日尚相随:表达了诗人与和尚的亲密关系,昨日仍在一起,暗示友谊的深厚。
- 忽见绯幡意可知:突然看到绯色的幡旗,立刻联想到死亡,表达了惋惜与悲痛。
- 题处旧诗休更读:不再翻阅旧诗,暗示对往事的厌倦与悲伤。
- 买来新马忆曾骑:买了新马,但内心依然怀念旧时光,显示出时间的流逝与对朋友的思念。
- 不应随分空营奠:不应该在空旷的营地上祭奠朋友,反映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惋惜。
- 终拟求人与立碑:最终想请人来为胡遇立碑,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尊重。
- 每向宣阳里中过:每次经过宣阳里,暗示与胡遇的共同回忆。
- 遥闻哭临泪先垂:听到远处哭声,眼泪不自觉地流下,传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寻僧”与“忽见”、“旧诗”与“新马”,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绯幡象征丧事,暗示死亡的主题。
- 比喻:将新马与旧马的对比作为怀旧的象征,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主题思想
全诗以对亡友的怀念为主题,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命脆弱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人们对失去的无奈和对往事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绯幡:象征死亡与丧事,暗示哀悼。
- 新马:象征新生与旧时光的对比,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 碑:象征对亡者的追思与纪念,显示出诗人对友人的尊重。
文化内涵
诗中所提及的意象反映了唐代社会对死亡、友谊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短暂的感伤与对友情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绯幡”象征什么?
- A. 喜庆
- B. 哀悼
- C. 生机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胡遇的什么情感?
- A. 愤怒
- B. 怀念
- C. 轻视
-
诗的最后一句“遥闻哭临泪先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无所谓
答案
- B. 哀悼
- B. 怀念
-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怀李白》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朱庆馀《哭胡遇》与李白《夜泊牛津怀李白》: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但朱庆馀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的情绪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