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在张公子,清秋应苦吟。
衣穿慈母线,囊罄旅人金。
早晚辞天阙,归来慰陆沈。
黄花一樽酒,期与尔同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寄托了我对张公子的思念,尤其是在清秋的时节,他一定会感到孤独而苦吟。衣服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口袋里装着的却是旅途中的金钱。早晚我将辞别天上的神明,回到故乡去安慰那些在陆沈的人。希望能邀你共饮一樽黄花酿的美酒。
注释:
- 张公子:指张仲谋,诗人向其致意。
- 清秋:意指清冷的秋天,通常象征思念和孤独。
- 慈母线:慈母为其亲手缝制的衣服,体现了母爱的深厚。
- 囊罄旅人金:意指口袋空空,只剩下旅途中所带的金钱,暗示旅途艰辛。
- 天阙:天上的宫殿,表示辞官归乡的决心。
- 陆沈:或指陆地与海洋的沉没,隐喻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
- 黄花一樽酒:指用黄花酿成的美酒,表达与友人共饮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北宋中期的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创作背景:
《寄张仲谋》是黄庭坚在秋天思念友人张仲谋时写的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庭、故乡的回忆。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在政治动荡时期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深沉的氛围。开头两句以“清秋”和“苦吟”相结合,直接表达了秋天带来的孤寂感,仿佛在诉说着张公子在寂静秋夜中的苦闷与思索。接着,诗人用“衣穿慈母线”来勾勒出一种温情,展现了母亲的爱与关怀,使得整个诗意更加沉重而感人。第三、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即将辞别高位、归隐故乡的决心,带有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友谊的向往,最终以“黄花一樽酒”作结,表达了对友人共饮的期待,传递出一种美好的愿景和浓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在张公子:表达对张仲谋的称赞,表明他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 清秋应苦吟:暗示张公子在秋天的苦思与孤独。
- 衣穿慈母线:体现出母爱的温暖和诗人的感恩。
- 囊罄旅人金:反映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辛与贫困。
- 早晚辞天阙:预示着诗人将放弃官职,选择归隐。
- 归来慰陆沈:表达对故乡与亲人的关怀。
- 黄花一樽酒:象征着友谊和欢乐的时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衣穿慈母线,囊罄旅人金”,展示了对比的艺术。
- 比喻:将秋天的孤寂比作“苦吟”,形象生动。
- 意象:秋天、母爱、金钱、黄花酒等意象交织,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孤独和思念。
- 慈母:象征温暖和无私的爱。
- 旅人金:象征生活的艰辛与追求。
- 黄花:象征美好、友谊及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张公子”是指谁?
- A. 诗人自己
- B. 友人张仲谋
- C. 诗人的母亲
- D. 不确定
-
诗中“囊罄旅人金”意指什么?
- A. 旅行的富足
- B. 贫困与艰辛
- C. 朋友的支持
- D. 幸福的生活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爱情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官职的追求
- D.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寄张仲谋》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黄庭坚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