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檐前竹》

时间: 2025-01-23 01:03:03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檐前竹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檐前竹子的生长过程:竹子已经萌芽,轻轻垂下,开始结叶长出枝条。繁茂的枝叶在阳光下显得蓊郁,竹子下方的节间则稀疏分离。微风吹动,露珠滴落,月光照耀下的影子显得错落有致。竹子生长在你的窗前,我宁愿不被夹在华丽的池塘之中。

注释:

  • :发芽。
  • :竹子的嫩叶。
  • 蓊茸:茂密的样子。
  • 促节:竹子的节间短促。
  • 离离:稀疏的样子。
  • 滴沥:形容露水滴落的声音。
  • 君户牖:指“你的窗户”。
  • 夹华池:被华丽的池塘所夹住,意指不愿被繁华的环境束缚。

典故解析:

“得生君户牖”可以看作是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的追求。此句也反映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以赋和诗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沈约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咏檐前竹》通过对竹子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韧性。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及其象征意义。开头两句描绘了竹子的生长过程,表现出竹子从嫩芽到成荫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希望。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以诗人的自我感受作为结尾,表明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宁愿与自然为伴,也不愿被繁华的生活所束缚,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

沈约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竹子的生机,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哲思与选择,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竹子已经开始发芽,嫩叶轻轻垂下,枝条也开始展现出新叶。
  •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竹子的绿荫繁茂,形成了浓密的景象,而竹子下方的节间则显得稀疏而分散。
  •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微风吹动,露珠滴落,月光下的竹影显得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竹子生长在你的窗前,我宁愿不被繁华的池塘所包围,表明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的生长比喻为生命的成长。
  • 拟人:竹子似乎有自己的情感,渴望与人相伴。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向往,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超然物外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着清雅、高洁的品格。
  • 露珠:象征着纯净和自然的美好。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安详。
  • 窗前: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萌开箨已垂”指的是竹子的哪个生长阶段?
    A. 生根
    B. 发芽
    C. 成熟
    D. 凋零

  2. 诗人更愿意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繁华的池塘
    B. 竹子生长的窗前
    C. 热闹的市集
    D. 远离人群的山林

  3. “风动露滴沥”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A. 雨天
    B. 风和日丽
    C. 夜晚
    D. 清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郑燮
  • 《梅花》——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沈约的《咏檐前竹》与郑燮的《竹石》,前者关注竹子的生长过程与自然之美,后者则强调竹子的坚韧品格,二者都表现了对竹子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前者更为温柔,后者则显得刚毅。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词选》
  • 《沈约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