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时间: 2025-01-11 14:24:49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作者:雍陶 〔唐代〕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树上的蝉鸣声传入傍晚的云层,作者感到忧愁,而这种愁苦不仅是我一个人的,也同样愁苦着你。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各自安闲,身无忧虑呢?每当听到蝉鸣,似乎又像是没有听见一样。

注释

  • 高树:指高大的树木,象征着环境的宁静。
  • 蝉声:蝉鸣的声音,常用来表达夏日的气氛和孤独感。
  • 晚云:傍晚的云彩,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 愁君:指代他人,表达对他人情感的共鸣。
  • 身无事:没有烦恼和事务,渴望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 似不闻:听到了却像没有听见,表达一种麻木和无奈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压力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界的蝉声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内心的忧愁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蝉》这首诗以蝉声为引子,勾勒出一个充满愁绪的画面。高大的树木和傍晚的云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稍显孤独的氛围。蝉声的传入不仅唤起了诗人的愁苦,也引发了对他人感受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同情与共鸣。诗中描绘的蝉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对身无事的渴望则反映了内心的疲惫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树蝉声入晚云:描绘高树上的蝉鸣声穿透晚霞,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不唯愁我亦愁君:表达了诗人的愁苦不仅是自己的,也是对他人情感的共鸣。
  3. 何时各得身无事:诗人渴望无忧无虑的生活,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4. 每到闻时似不闻:表达了在烦恼之中,即使听到蝉声也感到麻木,象征着生活的疲惫。

修辞手法:

  • 拟人:蝉声被赋予了情感,成为作者愁苦的引子。
  • 对仗:诗的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蝉声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无忧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短暂与夏日的孤独,常与忧伤相联系。
  • 高树:象征稳定和宁静,也暗示人们在高处的孤独。
  • 晚云:营造出一种朦胧和忧伤的氛围,表达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蝉声传入何处?
    A. 清晨
    B. 晚云
    C. 河边
    D. 山顶

  2. 诗人对他人情感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愤怒
    C. 愁苦
    D. 喜悦

  3. “似不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麻木和无奈
    C. 兴奋
    D. 放松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时代与生活的思考。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虽主题不同,但同样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

诗词对比

  • 雍陶的《蝉》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关注内心情感,后者则抒发豪情壮志,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选注》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