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霄宫》
时间: 2025-01-25 23:41: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洞霄宫
——潘良正 〔宋代〕
石坛风冷露华凝,
群玉峥嵘簇画屏。
水赤久传丹作井,
山高时借翠为庭。
鹤迎仙驭迷三岛,
云入洞天朝百灵。
回首武陵归去路,
碧桃零落晚峰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洞霄宫的美丽景致:石坛上风吹得清冷,露水凝结如华光,群山耸立如画屏。那水面红如丹砂,传说是用来做井的,山高时常借着翠绿的树木作为庭院。白鹤迎接着仙人的车驾,迷人的三岛云雾缭绕,进入洞天的云彩中迎接百灵鸟。回首武陵的归去之路,碧桃花已经凋落,晚峰显得青翠欲滴。
注释:
- 石坛:指山石筑成的平台,象征着高洁。
- 露华凝:露水凝结,形容清晨的宁静。
- 群玉峥嵘:指群山如玉般峻峭,形象生动。
- 水赤:水面红色,可能是指水中有矿物质。
- 丹作井:传说中的神仙之井。
- 鹤迎仙驭:鹤代表长寿,迎接仙人的车驾。
- 迷三岛:指隐秘的三座仙岛,象征着神秘与美好。
- 云入洞天:形容洞天的美丽,云雾缭绕。
- 武陵:典出《桃花源记》,象征世外桃源的归去之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良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游洞霄宫》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洞霄宫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境界。开头两句“石坛风冷露华凝”便以清冷的风和凝结的露水勾勒出一个清晨的景象,象征着纯净与宁静。而“群玉峥嵘簇画屏”则将山的高峻美丽生动地呈现出来,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水赤久传丹作井”和“山高时借翠为庭”,深化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传达出诗人对洞霄宫的崇敬与向往。诗中的“鹤迎仙驭迷三岛”,通过神话元素的引入,赋予了诗歌更加深邃的意境,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仙境。
最后两句“回首武陵归去路,碧桃零落晚峰青”不仅是对美好景象的怀念,也暗含了对人生的感慨。武陵的归去之路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寻,而“碧桃零落”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种融合了自然与哲理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伤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理想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坛风冷露华凝:描写清晨的寒风与凝结的露水,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群玉峥嵘簇画屏:描绘高耸的山峦如同玉石一般,形成美丽的画面。
- 水赤久传丹作井:水面呈红色,象征着神秘的传说。
- 山高时借翠为庭:山的高大与翠绿的树木形成自然的庭院。
- 鹤迎仙驭迷三岛:鹤迎接仙人,三岛隐秘而美丽。
- 云入洞天朝百灵:云彩环绕着洞天,迎接百灵鸟的到来。
- 回首武陵归去路:回望故乡的归路,带有思乡之情。
- 碧桃零落晚峰青:碧桃花落,山峰在晚霞中显得青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群山比作玉石,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拟人:鹤迎接仙驭,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水赤久传丹作井”与“山高时借翠为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洞霄宫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坛:象征高洁与清静。
- 露华:代表清新与纯洁。
- 群玉:象征高耸与美丽。
- 水赤:寓意神秘。
- 鹤:象征长寿与仙人。
- 武陵:象征理想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石坛风冷露华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热闹的集市
- B. 清晨的宁静
- C. 雨夜的烦躁
- D. 黄昏的景色
-
“鹤迎仙驭”的“仙驭”指的是谁?
- A. 诗人
- B. 神仙
- C. 小鸟
- D. 普通人
-
诗中提到的“武陵”象征什么?
- A. 世俗的烦恼
- B. 理想生活的归宿
- C. 远方的旅行
- D. 雾霭的山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游洞霄宫》与《桃花源记》:两者都描绘了理想中的自然景色,前者更偏重于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后者则强调人们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追求。两者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前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后者则通过叙述和寓言的形式传递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