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十五日菊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3:45: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十五日菊 其一
作者: 丁宝臣 〔宋代〕
秋香多日閟英华,霜脱离离抱砌斜。
趁节不随时俗眼,近冬真是岁寒花。
摛辞旧入骚人笔,载酒谁寻醉令家。
曾读南华齐物论,均无迟速可惊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菊花的美丽和坚韧。秋天的香气在阳光下弥漫,霜雪把菊花的花瓣轻轻脱落,它们依然斜斜地依偎在墙边。面对节庆,我不随波逐流,只想在冬季欣赏这寒冷中的花朵。古人的诗句常常流入我的笔下,酒杯在手,有谁能来寻求这一醉人的家园?我曾经阅读过《南华齐物论》,明白了世间的事物无所谓快慢,皆可无惊叹。
注释:
字词注释:
- 閟:隐藏,闭合。
- 英华:指花朵的美丽。
- 趁节:把握节日的时机。
- 岁寒花:在寒冷的冬天盛开的花,这里指菊花。
典故解析:
- 南华齐物论:出自《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哲学著作,探讨万物的平等,强调对事物的本质理解,反映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宝臣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菊花盛开的时节,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在此时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歌鉴赏:
《次韵十五日菊 其一》通过描绘菊花的生长与凋零,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在诗的开头,诗人以“秋香多日”描述了菊花在秋天的绚烂和芬芳,紧接着以“霜脱离离”描绘了菊花在霜降时的脆弱与坚韧。这里的“离离”既有花瓣飘落之意,也隐含了一种凄美的情感。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节庆的抵触,认为不应随波逐流,而是应在冬季中欣赏这坚韧的菊花,象征着一种高洁的品格和独立的精神。最后,提到“曾读南华齐物论”,则显示了诗人对哲学的理解,以及对生活节奏的豁达态度,强调了人生的从容与无惊无喜。
整首诗以菊花为线索,描绘出秋冬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哲学思考升华了对生命的感悟,体现了诗人清雅脱俗的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香多日閟英华:秋天的香气弥漫,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 霜脱离离抱砌斜:霜降时,菊花的花瓣轻轻脱落,依然斜倚在墙边,表现出它的坚韧。
- 趁节不随时俗眼:面对节庆,我不随世俗的眼光而动,展现出诗人的独立思想。
- 近冬真是岁寒花:在冬季接近的时候,菊花依然盛开,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摛辞旧入骚人笔:古人的诗句常常融入我的笔下,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载酒谁寻醉令家:手中把酒,有谁能来寻求这一醉人的家园,流露出对生活的惬意与孤独。
- 曾读南华齐物论:提到自己的阅读经历,表明对哲学的思考。
- 均无迟速可惊嗟:万物皆有自己的节奏,无需因快慢而惊叹,表现出一种从容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诗中将菊花比作坚韧的生命,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摛辞旧入骚人笔,载酒谁寻醉令家”形成了对仗的美感。
- 象征:菊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反映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独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是诗中主要意象。
- 霜:代表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
- 酒:象征生活的享受与自由。
- 南华齐物论:代表哲学思考的深度,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竹子
B. 菊花
C. 梅花
D. 桃花 -
“趁节不随时俗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追逐时尚
B. 随意生活
C. 独立思考
D. 忽视节庆 -
“均无迟速可惊嗟”中的“迟速”指的是什么? A. 时间的快慢
B. 生活的节奏
C. 自然的变化
D. 人生的体验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写了自然与生活的哲学思考。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酒的赞美。
诗词对比:
- 丁宝臣与陶渊明的诗作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丁更强调哲学思考,而陶则更倾向于田园生活的恬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