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使至高丽》

时间: 2025-04-27 00:08:50

天荒地老更谁邻,属国惊闻接海滨。

豺虎窟多中土客,风凰城是旧朝臣。

泉刀重译旃裘雪,盐铁归装塞马春。

试问为奴当日祖,流传《洪范》可能陈?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译使至高丽

作者: 方拱乾 〔明代〕


原文展示:

天荒地老更谁邻,属国惊闻接海滨。
豺虎窟多中土客,风凰城是旧朝臣。
泉刀重译旃裘雪,盐铁归装塞马春。
试问为奴当日祖,流传洪范可能陈?


白话文翻译:

随着天荒地老,周围又有谁是邻居呢?
属国惊闻消息,竟然与海滨接壤。
豺虎的巢穴里多了中原的客人,
凤凰的城中却是旧朝的臣子。
用泉水的刀重新翻译旃裘的雪,
盐和铁的物品归装,使马儿在春天出塞。
试问当年为奴的祖先,
流传的洪范是否能够陈说?


注释:

字词注释

  1. 天荒地老:形容时间久远,天地都变得荒凉。
  2. 属国:指附属于某个国家的地方或民族。
  3. 豺虎窟:比喻危险的地方。
  4. 风凰城:古代名城,象征繁华与权力。
  5. 泉刀:象征翻译的工具,可能指代翻译的文学才能。
  6. 旃裘:指一种珍贵的毛皮,象征奢华。
  7. 洪范:出自《尚书》,指古代的典籍,通常用来传承治国之道。

典故解析

  • 洪范:在古代,洪范是指《尚书》中关于治国理政的经典,强调了文化传承与治国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拱乾是明代的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风格多样,常有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中朝关系频繁的时期,方拱乾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复杂的国际关系与文化交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比喻,描绘了当时高丽的政治与社会状况。诗中的“天荒地老”不仅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更是对自身处境的哲学思考。作者以“属国”来指代高丽,表明其在中原文化影响下的复杂关系。接下来的“豺虎窟多中土客”则暗示了外来势力的入侵与对原住民的威胁,表现出一种对国家安全的忧虑。

“泉刀重译旃裘雪”一句,体现了文化交流中的艰辛与复杂,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再造与传承。同时,诗中提到的“盐铁”更是代表着经济与军事的重要性,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最后,诗的结尾以“试问为奴当日祖”发问,表达了对祖先命运的追问与思考,突显出历史的沉重感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情感深邃而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荒地老更谁邻:时间久远,周围再无邻居,暗示孤独与疏离感。
  2. 属国惊闻接海滨:高丽(属国)听闻与海边接壤的消息,象征着地理与政治的变化。
  3. 豺虎窟多中土客:象征外来的威胁与侵扰,表示中原客人的涌入。
  4. 风凰城是旧朝臣:旧朝的官员仍在,暗示着旧势力的残留。
  5. 泉刀重译旃裘雪:翻译的过程艰难,体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 盐铁归装塞马春:象征着兵员与物资的准备,暗示战争迫在眉睫。
  7. 试问为奴当日祖:对历史的追问,反映了对身份与命运的思考。
  8. 流传洪范可能陈:对古代治国理政思想的追溯与质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天荒地老”与“属国惊闻”,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豺虎窟”与“风凰城”进行对比,呈现出强烈的反差与冲突。

主题思想: 诗中主要探讨了历史的沉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它不仅是对高丽的描述,也是对明代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豺虎:象征着外来的侵扰与暴力。
  2. 风凰:象征着繁荣与文化的传承。
  3. 泉刀:象征着翻译与文化交流的工具。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与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荒地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希望
    • B. 孤独
    • C. 快乐
  2. “泉刀重译旃裘雪”中“泉刀”象征什么?

    • A. 武器
    • B. 文化传承的工具
    • C. 食物
  3. 此诗中提到的“洪范”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古代治国理政的经典
    • C. 一种食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状况的忧虑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方拱乾的《译使至高丽》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但方拱乾更侧重于对文化传承的关注,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