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九日饮豫章城楼,和李清照重阳韵》

时间: 2025-01-26 05:04:25

城隅渌水明于画。

烟霭笼晴兽。

无恙是黄花,不奈西风,吹入征衫透。

一樽那管身前后。

好挹浮丘袖。

莫更去登高,满眼江山,赚得人清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花阴
九日饮豫章城楼,和李清照重阳韵
城隅渌水明于画。烟霭笼晴兽。无恙是黄花,不奈西风,吹入征衫透。一樽那管身前后。好挹浮丘袖。莫更去登高,满眼江山,赚得人清瘦。

白话文翻译:

在豫章的城楼上畅饮,正值重阳节。
城角的清水如同画中景,烟霭笼罩着晴空的兽群。
无恙的只是那黄花,却奈何西风,吹得我衣衫透凉。
我手中一樽酒又何管前后,
只愿在这浮丘之间,倾倒袖子畅饮。
别再去登高了,满眼的江山只使人愈加清瘦。

注释:

  • 渌水:清澈的水。
  • 黄花:指重阳节的菊花,象征长寿。
  • 西风:秋风,通常带来的寒意。
  • 浮丘袖:意为“飘逸的袖子”,形容酒宴中轻松的情态。
  • 登高:重阳节习俗之一,登高以避邪,寓意长寿。
  • 清瘦:形容人因忧愁或疲惫而显得消瘦。

典故解析:

重阳节,又称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日期为农历九月初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重阳即为“阳数重叠”。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等习俗,李清照的相关诗作也多以此为题材,体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的创作,作品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置身于豫章城楼,面对秋风、黄花,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酒是诗人抒发情感的媒介,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与无奈。

诗歌鉴赏:

董元恺的《醉花阴》以其典雅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氛围。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开头的“城隅渌水明于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画般的意境,清水与烟霭的交织,仿佛在描绘着一个恬静而又略显忧伤的秋日。

接着,诗人提到“无恙是黄花”,在这个节日里,菊花依旧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坚韧。然而,随着“西风”的到来,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寒意的逼近,衣衫透凉,既是对自然的感知,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一樽那管身前后”,表达了一种对当下的珍惜。诗人不再追求过往的繁华,而是选择在此刻享受酒杯中的温暖与快乐。最后一句“满眼江山,赚得人清瘦”,则是对生活的深思,尽管眼前的美景如画,但内心的疲惫与忧伤却让人愈加消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隅渌水明于画”:描绘出清澈的水面,给人如画般的视觉享受。
  • “烟霭笼晴兽”:用“烟霭”形容天气的迷蒙,赋予了自然以灵动。
  • “无恙是黄花”:菊花虽好,却也代表着生命的短暂。
  • “不奈西风,吹入征衫透”:感受到秋风的寒意,身体的凉意象征着心境的感伤。
  • “一樽那管身前后”:强调当下的饮酒,放下过去与未来的顾虑。
  • “好挹浮丘袖”:表达对饮酒的轻松态度,随性而享。
  • “莫更去登高”:劝诫自己不必再去追求高处的目标。
  • “满眼江山,赚得人清瘦”:随着岁月的流逝,虽有美景相伴,但人生的疲惫却在增加。

修辞手法

  • 比喻:“渌水明于画”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水的清澈。
  • 拟人:“烟霭笼晴兽”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全诗布局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瞬间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渌水:象征清澈与宁静,代表内心的平和。
  • 黄花:象征长寿与生命的坚韧。
  • 西风: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浮丘:象征洒脱与随性,诗人对饮酒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哪个节日的象征? A. 春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中秋节

  2. “城隅渌水明于画”中“渌水”指的是什么?
    A. 浑浊的水
    B. 清澈的水
    C. 河流
    D. 湖泊

  3. 诗人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喜悦
    B. 感伤
    C. 生气
    D. 疲倦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醉花阴》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醉花阴》:同样是描绘秋天的意境,表达女性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更侧重于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两首诗都体现了对重阳节的关注,但情感基调不同,董元恺偏重于对生命的无奈与豁达,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出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