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去钓江湖,腥浪黏天无际。
浅岸平沙自好,算无如乡里。
从今只住鸭儿边,远或泛苕水。
三十六陂秋到,宿万荷花里。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去江湖钓鱼,腥味的浪潮粘连着无边的天空。
浅滩和平沙实在是太好了,哪里能比得上我的家乡。
从今往后我只住在鸭子旁边,偶尔会在苕水上漂荡。
三十六个池塘秋天到了,住在万朵荷花之中。
注释:
- 腥浪:腥味的波浪,形容水域中的鱼腥气。
- 浅岸平沙:指浅滩和沙滩,平坦而美好。
- 鸭儿边:指与鸭子为伴的地方。
- 苕水:指水面上长有苕(即荸荠)植物的水域。
- 三十六陂:指的是多个池塘。
- 宿万荷花:指栖息在成千上万的荷花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符,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重视文学与艺术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展现出对乡土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依恋。在当时,社会环境动荡,许多文人选择隐居田园,以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钓船笛》通过描绘钓鱼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对家乡的热爱。诗中开头便以“曾去钓江湖”引入,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怀。腥浪与天空的结合,呈现出一种辽阔而生动的自然景象。接着,诗人通过浅岸平沙的描写,表达了对乡土的依恋与赞美,暗示了大自然的亲密与和谐。
在“从今只住鸭儿边”一句中,诗人决定退隐于自然,选择与鸭子为伴,显示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提到“三十六陂秋到”,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诗人置身于万朵荷花中,体现了对自然的融合与归属感。
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情感,既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深情。李符以细腻的笔触、淡淡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去钓江湖:回忆过去,诗人曾经在广阔的江湖上钓鱼,显示出对自然的热爱。
- 腥浪黏天无际:腥味的波浪与天空的结合,描绘出一种生动的自然状态。
- 浅岸平沙自好:浅滩与沙滩的美好,表明诗人对乡土的赞美与向往。
- 算无如乡里:虽然自然美好,但仍觉得比不上故乡的亲切。
- 从今只住鸭儿边:选择隐居,渴望宁静的生活。
- 远或泛苕水:偶尔在水面上漂荡,体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
- 三十六陂秋到:季节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宿万荷花里: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腥浪”比喻水中的鱼腥气,增强了视觉与嗅觉的感受。
- 对仗:在句子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归属感,渴望回归自然、追求简单宁静的生活。
意象分析:
- 江湖:象征广阔与自由,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鸭儿:象征宁静与简单的生活。
- 荷花:象征美丽与纯洁,同时也代表着季节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曾去钓哪里? A. 海洋
B. 江湖
C. 湖泊 -
诗中提到的“鸭儿”代表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宁静的生活
C. 城市的喧嚣 -
“三十六陂秋到”中“秋”代表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描绘渔民生活的诗。
- 《山中杂诗》:展现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作品。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符的作品更侧重于对乡土的依恋,而王维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得更加紧密。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李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