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钓船笛 其一 渔庵
作者:龚翔麟 〔清代〕
烟际结茅庵,芦翠蓼红为壁。
晒网恰如帘挂,蔽下春斜日。
晚来波定月华圆,乘醉学吹笛。
搅得眠鸥不睡,早飞来一只。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缭绕的地方,我搭建了一间茅草屋,屋外芦苇青青,红色的水蓼成了墙壁。
晒网时正如同帘子悬挂,遮住了春日斜照的阳光。
傍晚时分,波涛平静,月光圆满,我在醉意中学着吹笛。
这笛声搅扰了正在酣睡的鸥鸟,不久就有一只早起的鸥飞来。
注释:
- 烟际:指烟雾迷蒙的地方。
- 结茅庵:搭建茅草屋。
- 芦翠蓼红:指芦苇和水蓼的颜色,构成自然的墙壁。
- 晒网:晾晒渔网。
- 蔽下:遮住。
- 春斜日:春天的斜阳。
- 月华圆:月光明亮而圆满。
- 乘醉:在醉意中。
- 眠鸥:睡觉的海鸥。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描写的渔民生活和自然环境,反映了清代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在诗中,渔民的生活方式和自然元素交织,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翔麟,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热爱,以及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宁静与愉悦。诗中展现了渔民悠闲的生活,一种归隐的理想。
诗歌鉴赏:
《钓船笛 其一 渔庵》是一首描绘渔家生活的诗作,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恬淡而宁静的气息。诗中以“烟际结茅庵”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朦胧的自然场景,茅庵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传达出一种隐居的感觉。接着,诗人用“芦翠蓼红为壁”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芦苇和水蓼的色彩不仅装点了茅庵,也象征着渔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晒网恰如帘挂”,此句以生动的比喻,表现了渔民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给人一种生活气息的真实感。随后的“晚来波定月华圆”,则将时间推向傍晚,波澜不惊的湖面映照着圆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诗人在醉意中学吹笛,这不仅是对音乐的热爱,也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沉醉,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田园生活情景,蕴含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烟际结茅庵”:在烟雾缭绕的地方搭建了一间茅屋。
- “芦翠蓼红为壁”:以芦苇和水蓼的颜色做墙壁,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 “晒网恰如帘挂”:晒网的情景生动,仿佛帘子悬挂,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蔽下春斜日”:遮住了春天斜照的阳光,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晚来波定月华圆”:傍晚的波澜平静,月光圆满,营造出宁静的夜晚。
- “乘醉学吹笛”:在醉意中尝试吹笛,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搅得眠鸥不睡”:笛声打扰了正在酣睡的鸥,给生活增添了生动的细节。
- “早飞来一只”:描绘了一只早起的鸥,增添了诗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晒网恰如帘挂”,通过比喻使得场景更加生动形象。
- 拟人:“搅得眠鸥不睡”,将鸥鸟拟人化,增加了生动性。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渔民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宁静、自由的精神状态,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烟际:象征朦胧与神秘,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 茅庵:代表简朴、宁静的生活。
- 芦翠蓼红:自然色彩的描绘,象征自然之美。
- 月华:象征宁静、安详的夜晚。
- 笛声:象征音乐的自由与生活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主要是: a) 山林
b) 江河
c) 沼泽
d) 海洋 -
“晒网恰如帘挂”中的“帘”指的是: a) 窗帘
b) 渔网
c) 纺织品
d) 帐篷 -
诗中写到的动物是: a) 鸟
b) 鱼
c) 虫
d) 狗
答案:
- c) 沼泽
- a) 窗帘
- a) 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龚翔麟的《钓船笛》与王维的《渔舟唱晚》对比,两者都描绘了渔民的生活,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于对景色的细腻刻画,而龚翔麟则更突出生活的闲适与乐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