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一 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时间: 2025-01-27 04:0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其一 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春别洛阳城,又见新书甲乙名。
国器旧知收片玉,登瀛。
历历银钩指下生。
斜月入前楹。
心仰莲峰望太清。
春色年来谁是主,无成。
半在云霄觉更荣。
白话文翻译
春天告别洛阳城,又见新书中甲乙的名字。
旧日的友人又收到了玉片,登上了瀛洲。
清晰的银钩在指尖下生辉。
斜斜的月光照入前面的柱子。
心中仰望莲峰,渴望太清的境界。
春色年来,谁才是这春天的主人呢?
无所成就,半在云霄中感到更为荣幸。
注释
- 洛阳城: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悠久。
- 甲乙名:古代科举考试的名次,甲为第一,乙为第二。
- 国器:指国家的栋梁之才。
- 片玉:比喻珍贵的事物。
- 登瀛:登上仙境或理想的境地。
- 银钩:细小而明亮的事物,象征美好。
- 莲峰:有可能指代高洁、清雅的事物。
- 太清:指道教的一个境界或高尚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有清新脱俗之风格,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下第之时,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思考,承载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南乡子 其一 下第别诸同年出都》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春别洛阳城”便设定了离别的基调,洛阳作为古都,象征着诗人曾经的荣耀与理想。诗中提到的“新书甲乙名”,既是对过去努力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以此来表达对科举的渴望与无奈。
接下来描绘的“国器旧知收片玉”,则引入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竞争,体现了士人的志向与梦想。随着“历历银钩指下生”的描写,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心中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斜月入前楹”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透过月光的描绘,增添了诗句的意境。而“心仰莲峰望太清”则是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莲峰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理想的追寻。
最后两句“春色年来谁是主,无成”则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尽管春天的景色依旧美好,但个人的成就却未能达到预期,流露出一种失落与无奈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兼具了个人感受与时代背景的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别洛阳城:诗人告别洛阳这座古老的城市,暗示着离开过去的生活。
- 又见新书甲乙名:看到新科举考试的名次,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
- 国器旧知收片玉:与老朋友相识,象征着珍贵的友情与志向。
- 登瀛: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美好未来的渴望。
- 历历银钩指下生:细腻的描写,体现了美好的事物在诗人心中的生动。
- 斜月入前楹: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增添了诗句的意境。
- 心仰莲峰望太清: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表达了追求高洁品德的愿望。
- 春色年来谁是主,无成:思考命运与成就,流露出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片玉”比喻珍贵的友情和成就。
- 象征:月亮、莲峰象征理想和追求的高洁。
- 对仗:如“历历银钩”和“斜月入前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洛阳:历史悠久的城市,代表着过去的辉煌。
- 银钩:象征美好的事物和顺利的前景。
- 莲峰:象征着高洁的理想与追求。
- 月:代表思念和清幽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别洛阳城”意指: A. 春天的结束
B. 离开洛阳
C. 别的城市
D. 春天的到来 -
“心仰莲峰望太清”中“莲峰”象征: A. 美丽的景色
B. 高洁的品德与理想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D. 过去的成功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南乡子》都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但《庐山谣》更注重于山水的壮丽,而《南乡子》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