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漫山花发草萋萋,杨柳飞绵水拍堤。况是客怀禁不得,那堪杜宇耳边啼。
白话文翻译:
整座山上花开草长,杨柳随风飘扬,水面拍打着堤岸。更何况我身为客人,心中无法克制,怎能忍受杜鹃鸟在耳边悲鸣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漫山:满山,指整个山头。
- 花发:花开,花朵盛开。
- 草萋萋:草木茂盛,生机盎然的样子。
- 杨柳:指杨树和柳树,常用作春天的象征。
- 飞绵:柳絮随风飘飞的样子。
- 拍堤:水波拍打堤岸。
- 况是:更何况,表示进一步的强调。
- 客怀:客人的思绪与情感。
- 禁不得:无法克制、抑制。
- 杜宇:杜鹃鸟,因其啼声悲凉而著称。
- 耳边啼:在耳边鸣叫,形容声音的近距离,使人感到烦恼。
典故解析:
杜宇:杜鹃鸟的叫声常被古人视为哀伤的象征,特别是与离别、思乡等情感相联系。杜宇的鸣叫也常被称为“声声慢”,寓意着客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作多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其作品常蕴含哲理,情感真挚,善于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杂兴》是俞桂在游历过程中写就,反映了他在春天游山玩水时的感受。春天的繁花似锦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他身为外客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首句“漫山花发草萋萋”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以满山的花和茂盛的草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接着“杨柳飞绵水拍堤”,又增添了一层动感,柳絮随风飘荡,水波轻拍岸边,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生动的自然画面。
然而,在这幅美丽的春景中,诗人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况是客怀禁不得”,随着客人的身份,诗人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他身在他乡,心却向往故土,尤其是“杜宇耳边啼”更是将这种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杜鹃的鸣叫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诗人心中苦楚的体现,增添了几分哀伤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外在环境的美好与内心情感的纠结,展现了诗人在春日游历中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山花发草萋萋: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春日的喜爱。
- 杨柳飞绵水拍堤:进一步描绘春天的生机,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动态美。
- 况是客怀禁不得:转折句,表明诗人作为外客的身份,情感无法控制。
- 那堪杜宇耳边啼:最后一句强调了杜鹃的鸣叫与诗人内心的苦闷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情感的高潮。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发草萋萋”与“杨柳飞绵”,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为生动。
- 比喻:用杜鹃的鸣叫比喻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草:代表生命的蓬勃发展。
- 杨柳:象征柔情与思念。
- 杜鹃:象征悲伤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俞桂
d) 白居易 -
填空题:整首诗中,诗人对杜鹃鸟的描写表达了他对__的思念。
-
判断题:诗中“漫山花发草萋萋”是形容秋天的景象。
(对/错)
答案:
- c) 俞桂
- 故乡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但更加强调国破家亡的悲凉情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