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和传岩叟香月韵)》
时间: 2025-01-10 23:18:48意思解释
满江红(和传岩叟香月韵)
原文展示:
半山佳句,最好是吹香隔屋。
又还怪冰霜侧畔,蜂儿成簇。
更把香来薰了月,却教影去斜侵竹。
似神清骨冷住西湖,何由俗。
根老大,穿坤轴。
枝夭袅,蟠龙斛。
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
一再人来风味恶,两三杯后花缘熟。
记五更联句失弥明,龙衔烛。
白话文翻译:
山间的美丽诗句,最恰如那香气飘散在屋外。
真想怪那冰霜在旁边,蜜蜂聚成一团。
更是把香气熏染了月光,却让影子斜斜地侵入竹林。
就像神清气爽、骨冷的西湖,怎么能容忍世俗。
根深蒂固,穿透了大地。
枝条柔软,宛如盘龙的药草。
快意的酒让人神采飞扬,诗坛也因此高高在上。
总是有人来,风味却不再,喝了两三杯后花的缘分却熟了。
记得五更时分的联句失去了光明,蜡烛被龙口衔着。
注释:
- 佳句:美丽的诗句。
- 冰霜:指寒冷的天气。
- 香:指花香或酒香。
- 斜侵竹:影子倾斜地投射到竹子上。
- 神清骨冷: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清新,身体感觉寒冷。
- 根老大:根部生长得很大。
- 快酒:指痛快的酒。
典故解析:
- 西湖:著名的湖泊,象征着清幽与文化底蕴。
- 龙衔烛:有可能指代古代诗人写作时点燃的蜡烛,寓意在黑暗中追寻光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以豪放、清新、情感真挚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辛弃疾的晚年,体现了他对诗酒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描绘山间诗意的景象,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诗中以香气、影子、竹林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既清新又宁静的环境中。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自然与诗歌的和谐,后半部分则反映了与世俗的冲突与隔离。特别是“神清骨冷住西湖”,表明了诗人在追求精神境界上的孤独感。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象丰富而层次分明,体现了辛弃疾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山佳句:美句在山间,隐喻自然的灵感。
- 冰霜侧畔:描写严寒环境,增加诗的氛围。
- 蜂儿成簇:生动的意象,营造出欢快的气息。
- 薰了月:香气与月光交融,意境美妙。
- 影去斜侵竹:影子与竹子互动,画面静谧。
- 神清骨冷:对人内心状态的细致描绘。
- 根老大:强调生命的深厚与坚韧。
- 快酒兵长俊:表达饮酒带来的快感与豪情。
- 两三杯后花缘熟:强调酒后人情变化,反映世俗的无奈。
- 失弥明,龙衔烛:回忆时光的流逝与创作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根老大”比喻生命的扎根。
- 拟人:如“影去斜侵竹”,给影子赋予了动作。
- 对仗:如“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对称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世俗的思考与反感。诗人在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中,感受到孤独与无奈,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山:象征高远与清幽。
- 香:寓意美好的事物。
- 月:象征孤独与思索。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神清骨冷”是什么状态?
- A. 醉酒状态
- B. 清新孤独
- C. 热闹非凡
- D. 忧郁消沉
-
“快酒兵长俊”中的“快酒”指的是什么?
- A. 坏酒
- B. 便宜酒
- C. 痛快的酒
- D. 甜酒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比较辛弃疾的《满江红》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达了对饮酒和生活的热爱,但辛弃疾更侧重于自然与内心世界的交融,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洒脱的个性。两者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诗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