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刺绣的美妙,细腻的技巧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晕染的碧色和裁剪的红色相互点缀,显得格外和谐。每一次绣出新的作品,都仿佛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即使是绣有鸳鸯的图案,也应当让人欣赏,而不应把这精湛的技艺轻易传授给他人。
注释:
- 晕碧:指一种青绿色的渐变效果,常用于描述水墨画或刺绣中的色彩变化。
- 裁红:裁剪红色的布料或线绣,体现出一种精细的工艺。
- 点缀:点缀是装饰的意思,表示用颜色或形状来增强美感。
- 鸳鸯:常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和和谐,绣制鸳鸯图案的作品往往受人喜爱。
- 金针:指绣针,象征着精湛的技艺和珍贵的手工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金朝末年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以清新俊逸著称,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元好问在政治上曾有一定的作为,但更多的是以其诗词作品而为后人所知。
创作背景:
《论诗三首》是元好问在诗歌创作中对诗歌艺术的思考与探索,反映了他对诗歌创作技巧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此诗具体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元朝末期,文人对艺术表现形式的追求愈加明显,诗歌风格逐渐多样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刺绣作为比喻,展现了诗歌创作的精细与独特。诗的开头通过“晕碧裁红”描绘出绣品的色彩和细腻程度,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紧接着的“一回拈出一回新”则强调了创作过程中的不断创新,诗人仿佛在告诉我们,每一次的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新的生命力。
“鸳鸯绣了从教看”中,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鸳鸯图案,象征着美好爱情和和谐。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赞美刺绣,更是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欣赏。最后一句“莫把金针度与人”则暗示了技艺的珍贵,诗人希望保持这种独特的技艺,不希望轻易地把它传授给他人,反映了对个人艺术风格的坚持和保护。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却内涵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不仅欣赏到了刺绣的美,更感受到了创作过程中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晕碧裁红点缀匀:表现出刺绣作品中色彩的和谐美,突显了艺术的细腻。
- 一回拈出一回新:强调创作的独特性和新鲜感,每次创作都是新的尝试。
- 鸳鸯绣了从教看:鸳鸯象征美好的爱情,绣制的作品显得生动而富有情感。
- 莫把金针度与人:表达了对技艺的珍惜,不愿轻易传授给他人,反映出对艺术的保护意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刺绣比作诗歌创作,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艺术创作的过程。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刺绣以生命和情感,使得作品更具吸引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刺绣传达了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强调了创作的独特性和个性。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对美的珍视与保护,也体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晕碧:青绿色的渐变,象征着生命的变化与美的层次。
- 鸳鸯:象征爱情、和谐与美好,常在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使用。
- 金针:象征着技艺和珍贵,代表着艺术创作的精湛和难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和谐爱情
- C. 友情
-
填空题:诗中提到“晕碧裁红点缀匀”,这句诗主要描绘的是____。
-
判断题:诗人希望将自己的刺绣技艺轻易传授给他人。(对/错)
答案:
- B. 和谐爱情
- 刺绣作品的色彩和美感。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情感,却更多集中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苏轼的《题西林壁》:强调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另一种艺术风格。
通过这些比较,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启发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的魅力。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