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谣》

时间: 2025-01-11 05:48:19

涉江采芙蓉,芙蓉待秋风。

登山采兰苕,兰苕霜早凋。

美人亭亭在云霄,郁摇行歌不可招。

湘弦沉沉写幽怨,愁心历乱如曳茧。

金支翠蕤纷在眼,春草迢迢春波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涉江采芙蓉,芙蓉待秋风。
登山采兰苕,兰苕霜早凋。
美人亭亭在云霄,郁摇行歌不可招。
湘弦沉沉写幽怨,愁心历乱如曳茧。
金支翠蕤纷在眼,春草迢迢春波远。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采摘芙蓉花,芙蓉正等待着秋风的吹拂。
登上高山采摘兰苕,兰苕早已因霜冻而凋谢。
美人宛如亭亭玉立的云朵,轻轻摇曳着行歌却无法呼唤。
湘弦轻声流淌,写下了满腹幽怨,愁绪如同缠绕的蚕茧。
金色的枝条和翠绿的蕤蕤在眼前纷纷而现,春草延绵,春波遥远。

注释:

  • 芙蓉:指的是荷花,象征着美丽与清纯。
  • 兰苕:指的是兰草,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德。
  • 亭亭:形容女子的身姿挺拔。
  • 湘弦:指的是湘水流淌的弦乐,象征着哀怨的情感。
  • 曳茧:比喻心中愁苦,像蚕茧一样缠绕。
  • 金支翠蕤:描绘了色彩斑斓的植物,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字允中,号天隐,山西太原人。他是元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学者,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诗词的独特见解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望云谣》是一首充满抒情色彩的诗,元好问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首联“涉江采芙蓉,芙蓉待秋风”以动词“涉江”引入,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芙蓉待秋风”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接下来的“登山采兰苕,兰苕霜早凋”,则通过山与江的对比,进一步突出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第三联描绘了“美人亭亭在云霄”,把美人与自然完美结合,仿佛美人也如同自然中的一部分,然而“郁摇行歌不可招”则透出一种无奈,使人感受到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诗的最后两句“湘弦沉沉写幽怨,愁心历乱如曳茧”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湘弦的演奏传达了深切的忧伤,而“愁心历乱如曳茧”则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复杂与纠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既有清新的美感,又有深沉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涉江采芙蓉,芙蓉待秋风”:描绘了诗人在江边采摘芙蓉,以此引入对美好景色的渴望。
  • “登山采兰苕,兰苕霜早凋”:高山与江水的对比,兰苕早衰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 “美人亭亭在云霄,郁摇行歌不可招”:美人如云,呈现出一种难以接近的美感,暗示对理想的追求却无法实现。
  • “湘弦沉沉写幽怨,愁心历乱如曳茧”:通过音乐传达愁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纷乱与苦闷。
  • “金支翠蕤纷在眼,春草迢迢春波远”: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春波远”则让人感到追寻的渺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心历乱如曳茧”,将心情形象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愁苦。
  • 拟人:如“芙蓉待秋风”,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自然与人的情感相互交融。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形成了优美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内心的愁苦,反映了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着美丽与纯洁,代表着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兰苕: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执着。
  • 美人: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表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湘弦:象征着情感的流动与表达,暗示着内心的幽怨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望云谣》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元好问
    • C. 杜甫
  2. 诗中“芙蓉”象征着什么?

    • A. 高洁
    • B. 美丽与纯洁
    • C. 伤感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愁苦?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望云谣》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与理想的思考。虽然主题相似,但表达的情感与意象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元好问则显得细腻与忧伤。

参考资料:

  • 《元好问全集》
  • 《元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名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