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冬夜有怀 以上强村丛书本遗山乐府卷》

时间: 2025-01-11 10:53:46

梦里十年心,情味梦回犹恶。

枕上数行清泪,被惊乌啼落。

西窗瓶水夜深寒,梅花瘦如削。

只有一枝春在,问东君留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里十年心,情味梦回犹恶。
枕上数行清泪,被惊乌啼落。
西窗瓶水夜深寒,梅花瘦如削。
只有一枝春在,问东君留著。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我度过了十年,心中情感回荡,梦醒时依然感到苦涩。
枕边流下几行清泪,惊醒我的是乌鸦的啼叫。
西窗下的瓶中水在深夜里显得格外寒冷,梅花瘦得如同削去的枝条。
唯有一枝春天的花朵还在,想问问东风是否将它留住。

注释:

  • 梦里十年心:意为在梦中度过的十年,心中的情感依然深厚。
  • 情味梦回犹恶:梦醒后情感的苦涩依旧令人难以忍受。
  • 枕上数行清泪:形容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
  • 被惊乌啼落:乌鸦的啼叫把梦中人惊醒。
  • 西窗瓶水夜深寒:描写夜深时窗外的寒冷。
  • 梅花瘦如削:梅花因寒冷而显得瘦弱。
  • 只有一枝春在:指春天的象征依然存在。
  • 问东君留著:向春天的东风询问是否会留住这枝春花。

典故解析:

  • 东君:指“东风”,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拟人化,象征春天的到来,意味着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250-1320年),元代诗人,字子问,号“天池”,是当时的文人雅士。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常以豪放、清丽见称,尤其擅长咏怀和抒情。

创作背景:

《好事近 冬夜有怀》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元好问在此背景下,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思念。开篇提到“梦里十年心”,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感伤的氛围,十年的时间仿佛在梦中流逝,虽是梦境,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梦醒时的“情味梦回犹恶”中愈发明显,仿佛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带走痛苦,反而让人更加怀念。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出夜晚的寂静与寒冷,“枕上数行清泪”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哀伤,也让人感受到那份孤独与无奈。“被惊乌啼落”则是乌鸦的啼叫打破了宁静,象征着不安与忧愁。

“西窗瓶水夜深寒,梅花瘦如削”则将诗的意境推向更深的层次,梅花在寒夜中显得格外脆弱,与作者内心的孤寂形成了呼应。而最后一句“只有一枝春在,问东君留著”则是对春天的期盼,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尽管生活中充满了苦涩与寒冷,依然希望能留住那一抹温暖的春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里十年心:梦中的十年时光,积累了深厚的情感。
  2. 情味梦回犹恶:梦醒后情感依旧令人感到痛苦和苦涩。
  3. 枕上数行清泪: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仿佛在诉说内心的苦楚。
  4. 被惊乌啼落:乌鸦的啼叫使梦境破灭,回归现实。
  5. 西窗瓶水夜深寒:窗外的寒冷水影衬托出夜深的孤寂。
  6. 梅花瘦如削:梅花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孤独与无助。
  7. 只有一枝春在:尽管环境严酷,仍有一枝春花象征着希望。
  8. 问东君留著:向春天的东风发问,期盼春天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削去的枝条,象征无助和脆弱。
  • 拟人:将东风拟人化,表现对春天的期待。
  • 对比:明暗、寒暖的对比,突出情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苦难时的孤独感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理想与追忆,承载着对过去的思念。
  • :象征着情感的流露与内心的痛苦。
  • 乌鸦:代表着不安与惆怅,打破宁静。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孤独,经历寒冬依然开放。
  • :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什么? A. 西风
    B. 春天的东风
    C. 夏天的西风
    D. 秋风

  2. “梅花瘦如削”中的“削”字用来形容什么?
    A. 梅花的颜色
    B. 梅花的形状
    C. 梅花的数量
    D. 梅花的香气

  3.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基调?
    A. 喜悦
    B. 轻松
    C. 伤感与思念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元好问 vs. 李白:两者均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李白的作品中更多体现豪放与洒脱,而元好问则更显细腻与伤感。
  • 元好问 vs. 杜甫:杜甫的诗多描写社会现实与苦难,元好问则着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元好问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