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敬亭用前韵再答》
时间: 2025-01-11 14:33: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雪敬亭用前韵再答
作者: 顾清 〔明代〕
西山落日云蒸蒸,漫衍涧谷弥冈陵。
晓窗梦破闻扫雪,失喜一笑披衣兴。
天街大有隔岁伴,羸马前日犹凌兢。
常言三白兆丰稔,民病亟矣天须矜。
从风初学柳絮舞,缀树旋作梅花凝。
素娥晨朝纷下女,玉龙夜战迷先登。
瓦垆烟焰坐不暖,起视胆瓶胶作冰。
前年冬温人苦疾,往岁雨多苗弗胜。
新春得此喜可说,光景十倍鳌山灯。
忘怀一任鸿寄迹,耐久正爱霜为朋。
淮西剡曲总佳语,万骑孰与扁舟乘。
愁来呼酒径一醉,斟酌不计斗与升。
长安薪炭已如玉,又报米价江南增。
闭门高卧吾岂敢,手挽沟壑嗟无能。
登楼望山一舒啸,银屏玉案高崚层。
何当致我此中去,看煮雪茗烧枯藤。
白话文翻译
西山的落日下云雾蒸腾,漫延在山谷和冈陵之间。清晨的窗前梦醒时分,听到扫雪的声音,失去喜悦的一笑披衣而起。天街上有着一年未见的朋友,瘦弱的马在前日依旧在寒风中颤抖。常说三白(雪、霜、冰)预示着丰收,但民间疾苦,天公却应当怜悯。从风中初学柳絮轻舞,缀满树枝的梅花凝结。晨曦中素娥(指雪)纷纷而下,夜晚的玉龙在战斗中迷失了方向。瓦垆旁的烟火温暖不够,起身一看胆瓶里的胶已然结冰。前年冬天温暖却使人多病,去年的雨水多得让苗木无法承受。今年新春得此喜事可言,光景比鳌山的灯光还要明亮。忘却一切任由鸿雁寄托,长久以来我更爱霜雪为友。淮西剡曲的佳语,总有万骑与扁舟相伴。愁绪来时呼酒一醉,斟酌间不计斗与升。长安的薪炭已如白玉,米价又报江南上涨。闭门高卧我何敢出门,手挽沟壑叹息无能为力。登楼远望山峰舒展一声长啸,银屏玉案高耸如层峦。何时能让我去其中,煮雪泡茶烧枯藤。
注释
- 西山:指西边的山,常用作诗中意象。
- 素娥:指雪,常用来比喻纯洁、美丽。
- 瓦垆:古代用来烧火的土器,这里指温暖的地方。
- 勘:指审视、查看。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富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清,明代诗人,生于文人盛行的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和社会民生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雪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春雪的感慨及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民生困苦的关注。
诗歌鉴赏
《春雪敬亭用前韵再答》是一首表现春雪时节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春雪的美丽景象时,不忘关注民间疾苦。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从“西山落日云蒸蒸”到“何当致我此中去”,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雪的绚烂和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期盼。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对仗,构建出了一幅生动的春雪图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同时也引发对生活艰辛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山落日云蒸蒸:描绘西山日落时的景象,云雾缭绕,给人以宁静之感。
- 晓窗梦破闻扫雪:清晨醒来,听到扫雪的声音,象征着冬去春来。
- 常言三白兆丰稔:三白即雪、霜、冰,预示丰收,但民间疾苦引发对自然的反思。
- 新春得此喜可说:新春的到来带给人们希望,光景比以往更美好。
- 闭门高卧吾岂敢:诗人自觉无能为力,面对社会的困境,选择闭门而卧以避世。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美丽,也隐喻着生命的脆弱。
- 马:代表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酒:在愁苦中寻求解脱,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白”指的是哪三种自然现象?
A. 雨、霜、雾
B. 雪、霜、冰
C. 风、云、雨
D. 日、月、星 -
诗人对春雪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绝对喜悦
B. 复杂的感情
C. 完全的无奈
D. 仅仅的赞美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自然景象的不同感受及人生态度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