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花》

时间: 2025-01-27 03:54:45

东瀛若木喷奇观,吐蕊铺朱刺眼寒。

映日疑凝千滴血,烘云全迸一团丹。

看培海国高文丽,似补中天正色完。

彩颖遥挥霞片片,惊翻斗际落星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刺桐花
作者: 潘鼎圭 〔清代〕

东瀛若木喷奇观,
吐蕊铺朱刺眼寒。
映日疑凝千滴血,
烘云全迸一团丹。
看培海国高文丽,
似补中天正色完。
彩颖遥挥霞片片,
惊翻斗际落星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刺桐花的美丽和壮观,仿佛东海的奇木吐出花蕾,鲜红的花瓣在阳光下显得刺眼而寒冷。阳光照射下,花瓣似乎凝结成千滴鲜血,云彩烘托下,红色的花朵更加绚烂。看那海国的高雅文人,犹如天上的完美色彩。彩色的花瓣在远处轻轻摇动,仿佛惊动了斗牛场上的星星。


注释:

  • 东瀛:指日本,古时称东瀛。
  • 若木:如同树木,形容刺桐树的生长状态。
  • 吐蕊:指花蕾盛开。
  • 刺眼寒:形容颜色鲜艳,令人目眩而感到寒意。
  • 映日:太阳照耀的光辉。
  • 凝千滴血:形容花的颜色鲜红,像鲜血一样。
  • 烘云:云彩被阳光照耀,显得更加鲜艳。
  • 正色完:正色,指鲜亮的颜色;完,形容完美、完整。
  • 彩颖:彩色的花瓣。
  • 斗际:指星斗的边缘,形容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鼎圭,清代诗人,字梦得,号醉月,生于1664年,卒年不详。他以诗文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体现了清代文人的情怀与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刺桐花》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对刺桐花的描绘,寄托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潘鼎圭的《刺桐花》以其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刺桐花的美丽与生机。全诗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绚丽的花海之中。开头两句,诗人通过“东瀛若木喷奇观”引入刺桐花的背景,展现出花木的奇特与美丽;而“吐蕊铺朱刺眼寒”则以鲜艳的颜色打动人心,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接下来的句子更是通过光影的变化,描绘出花朵在阳光照耀下的壮观景象,仿佛是“千滴血”的凝结,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诗的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海国文人的观察,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强调了刺桐花不仅是自然的奇观,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东瀛若木喷奇观:描绘刺桐树在东海岸边的奇特景象。
    2. 吐蕊铺朱刺眼寒:形容花瓣鲜红,给人以视觉冲击。
    3. 映日疑凝千滴血:阳光下的花瓣如同血滴般鲜红。
    4. 烘云全迸一团丹:云彩衬托出花的绚丽色彩。
    5. 看培海国高文丽:指海国的文人,形象高雅。
    6. 似补中天正色完:形容文人气质如同天上的完美色彩。
    7. 彩颖遥挥霞片片:彩色花瓣在空中轻轻摇动。
    8. 惊翻斗际落星弹:形容花瓣的轻盈如同星星掉落。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描写生动形象,例如“千滴血”与“落星弹”都通过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刺桐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文人精神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 刺桐花: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美丽。
  • 东瀛、海国:代表着文化与自然的交融。
  • 阳光、云彩:象征着生命的光辉与变化,增添了诗的动态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刺桐花》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潘鼎圭
    • D) 白居易
  2. “映日疑凝千滴血”中的“千滴血”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花瓣的颜色
    • B) 树木的形态
    • C) 阳光的强度
    • D) 风的速度
  3. 诗中提到的“东瀛”指的是哪个国家?

    • A) 韩国
    • B) 日本
    • C) 越南
    • D) 中国

答案

  1. C) 潘鼎圭
  2. A) 花瓣的颜色
  3. B) 日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潘鼎圭的《刺桐花》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通过奔放的情感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两者虽然都表现了自然之美,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这些书目和资料能够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