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日洞庭霞,霞边卖酒家。
晚虹桥外市,秋水月中槎。
江白鱼吹浪,滩黄雁踏沙。
相将楚渔父,招手入芦花。
白话文翻译:
落日映照在洞庭湖的彩霞里,霞光映衬着湖边的酒家。
傍晚时分,彩虹横跨桥外的集市,秋水中月亮映照着木筏。
江面上,白色的鱼在浪花中翻腾,滩涂上,黄色的大雁在沙滩上行走。
我和楚地的渔父相约,招手邀请他一起进入芦苇丛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
- 霞:夕阳西下时产生的彩色云霞。
- 卖酒家:指卖酒的商家、酒楼。
- 晚虹:傍晚时分的彩虹。
- 槎:木筏,古代水上交通工具。
- 江白:江水清澈,白色的鱼。
- 滩黄:沙滩上的黄色雁。
- 楚渔父:楚地的渔夫,指代江南水乡的渔民。
典故解析:
- 楚渔父:在古代诗词中,渔父常被用作隐士的象征,代表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邝露是明代的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歌以清丽脱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洞庭酒楼》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烟火的眷念。
诗歌鉴赏:
《洞庭酒楼》是一首描绘秋日黄昏的诗,诗中呈现出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开篇即以“落日洞庭霞”引入,画面生动而美丽,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形成绚烂的霞光,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受。接着提到“霞边卖酒家”,酒家的存在不仅增添了人间的生活气息,也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晚虹桥外市”则转向描绘傍晚的繁华景象,晚虹与桥市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此句让人联想到人们在忙碌一天后的放松与愉悦,而“秋水月中槎”的意象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遐想的氛围,月亮的倒影与木筏的结合,使人倍感诗意。
后面的“江白鱼吹浪,滩黄雁踏沙”,通过描绘自然生物的活动,展现出江湖的生机与活力,既有鱼在浪中翻飞的灵动,又有雁在沙滩上行走的安详,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最后一句“相将楚渔父,招手入芦花”,诗人以渔父呼应了前面的酒家,象征着一种归隐田园的理想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恬淡而富有诗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洞庭霞:落日的余晖洒在洞庭湖上,形成美丽的霞光。
- 霞边卖酒家:湖边有一家酒家,霞光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
- 晚虹桥外市:傍晚时分,桥外的集市形成一道美丽的彩虹。
- 秋水月中槎:秋日的水面映照着月光,木筏在水中荡漾。
- 江白鱼吹浪:清澈的江水中,白色的鱼在浪花中翻腾。
- 滩黄雁踏沙:沙滩上,黄色的大雁在沙上行走,构成生动的景象。
- 相将楚渔父:与楚地的渔夫相约,表现了一种亲切的自然交往。
- 招手入芦花:邀请渔夫一起进入芦苇丛,象征着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霞”、“虹”等意象,营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
- 对仗:如“江白鱼吹浪,滩黄雁踏沙”,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鱼和雁的行为生动化,赋予它们生命,增加诗的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寓意着宁静和思考。
- 霞: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酒家:象征着人间的烟火气与温情。
- 晚虹: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繁华的景象。
- 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灵动。
- 雁:常被视为自由与归属的象征。
- 渔父:象征着隐士生活与自然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湖?
- A. 太湖
- B. 洞庭湖
- C. 鄱阳湖
-
诗中“霞边卖酒家”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忙碌
- B. 闲适
- C. 寂寞
-
“秋水月中槎”中的“槎”指的是什么?
- A. 船
- B. 木筏
- C. 渔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 杜甫的《登高》:展现了壮丽的山河景色。
诗词对比:
- 比较邝露的《洞庭酒楼》和苏轼的《赤壁赋》,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绘,后者则表现了豪放的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两者虽风格迥异,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深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