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 柏舟》

时间: 2025-01-22 05:27:35

身似柏舟无倚著,心非席石可推移。

威仪不被忧心乱,始信生民有秉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身似柏舟无倚著,
心非席石可推移。
威仪不被忧心乱,
始信生民有秉彝。

白话文翻译:

我身体如同一艘没有靠岸的柏舟,内心却不像席子和石头那样可以随意推移。我的威仪并不受忧虑所困扰,因此我才相信百姓会有自己的伦理道德。

注释:

  • 柏舟:指用柏木制作的船,象征坚固、不易倾覆。
  • 席石:席子和石头,代表可以随意移动和变化的事物。
  • 威仪:指威风和仪态,通常用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和风范。
  • 秉彝:秉持伦理道德,指遵循社会的规范和道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和人性为题材,展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普对社会现状的感悟,他通过柏舟与席石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内心坚定与外部纷扰的对比,反映了他对民生伦理的关注。

诗歌鉴赏:

《柏舟》一诗通过独特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外界影响的淡然。诗的开头以“身似柏舟无倚著”引入,柏舟象征着坚固和独立,暗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理解和坚韧不拔的态度。与之对比,“心非席石可推移”则强调了内心的稳定与坚定,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紧接着,诗人指出,自己的威仪并未因外界的忧虑而动摇,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最后一句“始信生民有秉彝”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民众道德和伦理的信任,传达出对社会人心向善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坚定的信念与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似柏舟无倚著:比喻诗人身体如同无依靠的柏舟,表现出一种独立与坚韧。
  2. 心非席石可推移:内心不轻易动摇,表明诗人的内心坚定,拒绝随波逐流。
  3. 威仪不被忧心乱:威仪不受外界忧虑的影响,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4. 始信生民有秉彝:最终相信民众会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传达出对社会伦理的信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心比作柏舟与席石,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使诗句更具节奏感。
  • 象征:柏舟象征着坚定不移的精神,席石则象征着易变的外界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坚定与外部动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伦理的期待,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柏舟:象征坚韧与独立。
  • 席石:象征易变与不稳定。
  • 威仪:象征个人的气质与社会地位。
  • 秉彝:象征道德与伦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身似柏舟”中的“柏舟”象征什么? A. 轻浮
    B. 坚韧
    C. 依赖
    D. 迷失

  2. 诗人认为自己的心是什么样的? A. 容易动摇
    B. 坚定不移
    C. 不知所措
    D. 随波逐流

答案:

  1. B. 坚韧
  2. B. 坚定不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杜甫《兵车行》:同样反映了对社会民生的关怀,但更突出社会动荡对个体的影响。
  • 王维《鹿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