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时间: 2025-01-22 06:38:51

凤麟自古待明时,虮虱何堪论是非。

可是首阳可埋骨,争知人怨首阳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麟自古待明时,虮虱何堪论是非。可是首阳可埋骨,争知人怨首阳希。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凤和麟都只愿等待明君的出现,而虮虱这样的低贱之物又怎能谈论是非?不过,首阳山虽可埋葬尸骨,却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会对埋葬在首阳山的人心怀怨恨。

注释:

  • 凤麟: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贤明的君主和美好的时代。
  • 虮虱:虮虱是一种小虫,象征低贱之物,暗指小人。
  • 首阳:指的是首阳山,传说中黄帝的葬地,象征着归隐和安息。
  • 埋骨:指的是埋葬尸体,通常暗示着一种归宿。
  • :对某人或某事心存不满或愤怒。

典故解析:

首阳山是古代传说中的名山,常与隐士、安息等意象结合。凤麟作为神兽,象征着理想中明君的出现。诗中提到的虮虱则与凤麟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小人和低贱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无足轻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时事的批评,他的诗风多以简练而深刻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反思现实,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小人之辈的轻视。

诗歌鉴赏:

《咏史》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凤麟与虮虱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历史中英雄与小人的辩证关系。开篇以“凤麟自古待明时”引入,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只愿在明君之下施展才华,等待历史的机遇。而与之形成对比的虮虱,则是历史长河中不值一提的小人,它们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历史的进程,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洞察力,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无奈。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可是首阳可埋骨”,暗示即使是隐士也可能有归宿,但“争知人怨首阳希”却展现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既有敬仰也有怨恨。这种情感的对立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张力,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与对人心的探究。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凤麟自古待明时”:凤和麟自古以来都在等待明君的出现,暗示真正的才华需要适合的环境。
    • “虮虱何堪论是非”:小人和低贱的存在无足轻重,不能与英雄相提并论。
    • “可是首阳可埋骨”:虽然首阳山是埋葬的地方,但并不代表被埋葬者的价值。
    • “争知人怨首阳希”:人们的怨恨往往超出理性的判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复杂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凤麟与虮虱的对比,强调了历史人物的两极分化。
    • 典故:引用首阳山的典故,赋予诗歌更深的历史内涵。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了对英雄理想的追求和对小人的轻视,同时也探讨了人们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 凤麟: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与美好时代,代表着人们的向往。
  • 虮虱:象征着小人和低贱之物,暗示历史中的不足与败笔。
  • 首阳:象征归隐和安息,代表历史人物的归宿,但也引发人们的怨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咏史》中的“凤麟”象征什么? A. 小人
    B. 英雄
    C. 普通人
    D. 兽类

  2. 诗中提到的“虮虱”主要用来表示: A. 高贵
    B. 低贱
    C. 忍耐
    D. 隐士

  3. “可是首阳可埋骨”中的“首阳”是指: A. 一座山
    B. 一个国家
    C. 一位君主
    D. 一种动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咏史》与杜甫的《登高》,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但风格迥异,陈普的诗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更注重情感的宣泄和自然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