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

时间: 2025-01-10 22:23:33

楼阁立崔嵬,晴云四面开。

路从天上至,人向邺中来。

不睹建安笔,难逢河朔杯。

徒令千载客,驻马叹雄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楼阁立崔嵬,晴云四面开。
路从天上至,人向邺中来。
不睹建安笔,难逢河朔杯。
徒令千载客,驻马叹雄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晴朗的天空四面皆开。人们的道路仿佛从天而降,纷纷朝向邺城而来。没有看到建安时期的笔墨,难以遇到河朔地区的杯酒。纵然是千年之后的旅客,也只得驻马叹息那些英雄才俊。

注释:

  • 崔嵬:高耸的样子,形容楼阁的高大。
  • 晴云四面开:晴朗的天空在四周展开,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景象。
  • 邺中:指古代的邺城,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 建安笔:指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文学,尤其是曹操、曹丕、曹植等人的诗文。
  • 河朔杯:指河朔地区出产的美酒,象征着豪饮与英才。
  • 千载客:指穿越千年的旅客,表示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嘉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主要以诗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绘风景和抒发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织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楼阁美景,表达对历史文人的怀念与对当代英雄的失望。

诗歌鉴赏:

《彰德》是一首充满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感慨之作。诗中描绘的楼阁高耸、晴空万里,勾勒出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通过“路从天上至”的意象,诗人仿佛在描绘一种理想的境界,暗示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求。然而,随着后面的转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英杰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不睹建安笔,难逢河朔杯”,此句不仅显示出诗人对古代文人的追慕,也流露出对当代文化衰落的失望。诗中“千载客”意指穿越时空的旅人,象征着对历史的追溯与对才俊的渴望,最终却只能驻马叹息,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通过对比与衬托,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深邃,既有对历史的追念,也有对现实的反思,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阁立崔嵬:形容高楼大厦的巍峨壮观。
  2. 晴云四面开:晴朗的天空,给人以开阔的感觉,暗示着美好的环境。
  3. 路从天上至:比喻道路通往理想的境地,给人以希望。
  4. 人向邺中来:众人朝着历史文化的中心而去,象征着对文化的向往。
  5. 不睹建安笔:未能见到昔日文人的风采,表达对文化的惋惜。
  6. 难逢河朔杯:难以品尝到美酒,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乏味。
  7. 徒令千载客:即使是穿越千年的旅人,也只能无奈叹息。
  8. 驻马叹雄才:驻马停留,感叹那些历史上的英雄才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楼阁立崔嵬”与“晴云四面开”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路从天上至”比喻理想的追求,增强了诗意的表达。
  • 排比:多个意象的堆砌,营造了诗歌的层次感与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才俊的怀念与对现实文化的失落感。诗人在美丽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却是对历史的叹息,体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

意象分析:

  • 楼阁:象征着文化的高峰与理想的追求。
  • 晴云:代表着美好的环境与光明的未来。
  • 邺城:历史文化的象征,承载着诗人的思乡情怀。
  • 建安笔:象征着古代文人的风采与才华。
  • 河朔杯:象征着美酒与豪情,反映了生活的丰富与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楼阁立崔嵬”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低矮的建筑
    B. 高耸的楼阁
    C. 废弃的房屋
    D. 荒凉的景象

  2. “不睹建安笔”中提到的“建安”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3.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怎样的态度? A. 崇拜
    B. 怀念与失落
    C. 无所谓
    D. 反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高处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切。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开阔的视野与理想的追求,主题与《彰德》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