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集独髻山》

时间: 2025-01-27 03:30:12

九日复九日,久客畏高临。

云使乡心近,江承秋气深。

杂花难似菊,孤雁不随禽。

非君重节物,谁肯到松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复九日,久客畏高临。
云使乡心近,江承秋气深。
杂花难似菊,孤雁不随禽。
非君重节物,谁肯到松林。

白话文翻译:

每年重阳节又重阳,身在异乡的我,登高游玩总是心生畏惧。
云彩让思乡之情愈发浓厚,江水承载着深秋的气息。
百花杂陈不如菊花独特,孤雁飞去不伴其他鸟群。
如果不是你对节日的重视,又有谁会愿意到这松林中游玩呢?

注释:

  • 久客:长时间在外的人。
  • 畏高临:害怕高处的景象,指登高望远的心情。
  • 乡心:思乡之情。
  • 江承:江水承载。
  • 杂花:各种花卉。
  • 孤雁:单独飞翔的雁,象征孤独。
  • 节物:节日的事物。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九日”指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团圆。重阳节与秋季的气候、景色密切相关,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傅汝舟,明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诗人身在异乡,思乡之情愈发浓厚,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节日的重视。

诗歌鉴赏:

《九日集独髻山》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人用“九日复九日”开篇,反复的重阳节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渗透出一种对节日的深切期盼。接下来的“久客畏高临”,则表明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奈,面对高山的壮丽,心中却是“畏高”的感慨,凸显了内心的矛盾。

“云使乡心近,江承秋气深”,在秋天的气息中,云彩仿佛拉近了诗人和家乡的距离,然而,现实的距离却让思乡之情愈加沉重。作者巧妙地使用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情感,展现出一种微妙的悲伤。

“杂花难似菊,孤雁不随禽”是对节日的另一种感悟,菊花在重阳节的象征意义让人倍感珍贵,而孤雁的形象则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节日氛围的渴望。

最后一句“非君重节物,谁肯到松林”,揭示了诗人对友人重视节日的钦佩与感激,若不是有朋友的陪伴,他或许不会愿意来到如此寂静的松林中。整首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恋与对友人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反复强调重阳节的到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情感。
    • 第二句通过“云”和“江”,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与思乡情的交织。
    • “杂花难似菊”中,菊花的独特性象征着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 最后两句通过对朋友的赞美,反映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杂花难似菊”与“孤雁不随禽”的结构对仗。
    • 比喻:将自然之景与思乡之情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意象。
  • 主题思想

    • 本诗通过自然景色与节日文化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陪伴的珍视,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意象分析:

  • :象征思乡的情感。
  • :承载时间与记忆的象征。
  • :重阳节的象征,代表长寿与团圆。
  • 孤雁: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2. 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哪些元素?

    • A. 山水
    • B. 花鸟
    • C. 云与江
  3. 诗中“杂花难似菊”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百花的喜爱
    • B. 对菊花的独特赞美
    • C. 对节日的厌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加突出兄弟之间的情感。而傅汝舟的诗则更注重节日与自然的结合,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