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舍侄天亮》

时间: 2025-01-22 21:59:25

竹林诸子日徜徉,别后何人对尔狂。

报国芙蓉藏宝匣,登山瑶草满诗囊。

四君门下无高士,五柳窗前有上皇。

文事更能兼武备,中原谁荐杜当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舍侄天亮
作者:梁可澜 〔明代〕

竹林诸子日徜徉,别后何人对尔狂。
报国芙蓉藏宝匣,登山瑶草满诗囊。
四君门下无高士,五柳窗前有上皇。
文事更能兼武备,中原谁荐杜当阳。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中,众位才子们怡然自得,离别之后又有谁能与你同狂欢呢?
为了报答国家,我在芙蓉中藏下宝物,登山采摘的瑶草装满我的诗囊。
四位君主的门下没有高士,五柳树下的窗前却有一位上皇。
文才更能兼备武艺,谁能在中原推荐杜当阳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竹林诸子:指竹林中的众多才子,源于东汉的竹林七贤。
  • 对尔狂:与你一起狂欢,感叹离别后无人与我共享欢愉。
  • 报国芙蓉:用芙蓉花象征忠心报国之情。
  • 瑶草:珍贵的草药,象征才华与知识。
  • 四君:指四位君主的门下,暗指缺乏真正的高士。
  • 五柳窗前:典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意指隐士风范。
  • 中原:指中原地区,代表中国的文化与政治中心。
  • 杜当阳:杜甫的别称,意指有才能的人。

典故解析:

  • 竹林七贤:东汉时期,王戎、阮籍等人在竹林中结伴而游,代表了士人的自由与隐逸精神。
  • 五柳先生:陶渊明的别称,象征隐士的高洁与脱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可澜,明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蕴含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失志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间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林中的才子与离别后的孤独,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友情的渴望。开篇提到“竹林诸子日徜徉”,表现了诗人对当年志同道合者的怀念。离别后,诗人不仅感到孤独,更感叹于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报国芙蓉藏宝匣”一语,暗示了诗人虽有报国之志,但面对的却是藏于心底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登山瑶草满诗囊”则传达出诗人对知识与才华的追求。

在对四君的描绘中,诗人透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认为在权力中心缺乏真正的高士。在“文事更能兼武备”中,诗人表达了对文人武将的渴望,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更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待。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林诸子日徜徉:描绘才子们在竹林中的悠闲景象,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别后何人对尔狂:表达离别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 报国芙蓉藏宝匣:抒发对国家的忠诚与理想的渴望。
  • 登山瑶草满诗囊:象征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四君门下无高士:批评现实中缺乏真正的才华横溢之士。
  • 五柳窗前有上皇:用隐士的高洁,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文事更能兼武备:强调文人的多才多艺,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 中原谁荐杜当阳:询问谁能在中原推荐有才之士,反映出对社会的无奈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报国芙蓉”“登山瑶草”,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芙蓉”“瑶草”等意象,传达深层的情感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士人渴望归隐与追求理想的复杂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自由与隐逸,也代表了诗人的理想生活。
  • 芙蓉:象征美与忠诚,表现对国家的情怀。
  • 瑶草:象征知识与才华,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高士:理想中的人才,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陶渊明
    B. 梁可澜
    C. 杜甫
    D. 王戎

  2. “四君门下无高士”中的“四君”指的是哪类人?
    A. 士人
    B. 君主
    C. 文人
    D. 隐士

  3. 诗中提到的“瑶草”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知识与才华
    C. 友谊
    D. 忍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展现出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 《桃花源记》:通过描述理想的隐居生活,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歌研究》
  2. 《古典诗词鉴赏》
  3. 《唐宋诗人传》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