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鉴远楼三首》

时间: 2025-02-04 17:36:38

表里江山面面来,秋风此日偶徘徊。

尘埃阅心心如鉴,一到江楼眼为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题鉴远楼三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表里江山面面来,
秋风此日偶徘徊。
尘埃阅心心如鉴,
一到江楼眼为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鉴远楼所见的风景。江山的美景从各个方向扑面而来,在这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我不由得徘徊驻足。尘世的纷扰和心中的感受仿佛在镜子中映照,一来到江楼,眼前的景象便豁然开朗。

注释:

  • 表里:表面和内部,指外部和内心的感受。
  • 江山:这里指美丽的自然景色。
  • 偶徘徊:偶然间停留、徘徊。
  • 尘埃:尘世的纷扰与烦恼。
  • 心心如鉴:内心的感受像镜子一般清晰。
  • 眼为开: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显著的典故,但“江楼”一词在中国诗词中常常用来指代风景名胜地,象征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自然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秋日,诗人游览鉴远楼时感受到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留题鉴远楼三首》是李弥逊的一首短篇,虽篇幅不长,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诗的开头“表里江山面面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诗人在此处领略到了江山的壮丽。这种“面面来”的描写手法,给人一种全方位的视觉冲击,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

“秋风此日偶徘徊”则将时间与季节的变化引入诗中,秋风常常被视为孤独与思考的象征,诗人在风中徘徊,暗示着内心的沉思与对过往的回忆。这一细节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既有外在的风景描写,又有内心的情感流露。

“尘埃阅心心如鉴”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将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景象进行对照,仿佛在说,内心的烦扰如同尘埃,而当在美景中时,心境便能清晰如镜。最后一句“一到江楼眼为开”则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来到江楼,眼前的美景使他豁然开朗,心灵得以洗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表里江山面面来:自然景观从四面八方涌现,描绘了江山的壮丽。
  2. 秋风此日偶徘徊:在这个秋天的日子里,诗人为秋风所吸引,产生了思索的情绪。
  3. 尘埃阅心心如鉴: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感受相映成趣,心如明镜般清晰。
  4. 一到江楼眼为开:来到江楼,眼前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心灵得到启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镜子,反映内心清晰的感受。
  • 对仗:如“表里江山”与“尘埃阅心”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江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广阔。
  • 秋风:象征思考与孤独,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
  • 尘埃:代表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纷扰。
  • 江楼:象征着远离尘世喧嚣的安静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山”指代什么?

    • A. 人物
    • B. 自然景色
    • C. 建筑
    • D. 诗歌本身
  2. “尘埃阅心心如鉴”中的“鉴”是什么意思?

    • A. 镜子
    • B. 观察
    • C. 珍宝
    • D. 学习
  3. 诗人徘徊在秋风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考与孤独
    • C. 愤怒
    • D. 绝望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静谧与隐逸的生活。
  • 李白的《庐山谣》:虽同样描绘山水,但情感更为奔放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