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
时间: 2025-01-27 03:29: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
作者: 李流谦 〔宋代〕
禀生拙以疎,俯仰人事劳。
烦疾乘秋至,幽忧安能逃。
闭合无余欣,西风晚萧骚。
乃司扬子居,未曾损一毛。
流光背人驰,岁暮不自聊。
安得七发贤,相从观海涛。
白话文翻译:
我生来就笨拙,常常感到人事的劳累。
烦恼的病痛随着秋天的到来,幽深的忧郁又怎能逃脱?
心中闭塞,毫无欢乐,西风送来阵阵萧索。
我在扬子的居所,身体从未损伤一毛。
光阴匆匆而过,到了岁末却无法自得。
怎样才能得贤者相伴,一起观赏海涛的壮丽呢?
注释:
- 禀生拙以疎:禀生:生来,天生;拙以疎:笨拙而疏远,指个性笨拙,社交上疏离。
- 烦疾乘秋至:烦疾:指烦恼和疾病;乘:趁着,借着;秋至:秋天来临。
- 幽忧安能逃:幽忧:深沉的忧虑;安能:怎么能。
- 闭合无余欣:闭合:心灵闭塞;无余欣:没有一点欣喜。
- 西风晚萧骚:西风:秋风;萧骚:形容秋天的萧瑟之感。
- 乃司扬子居:乃:在;司:管理;扬子:扬子江,古代诗人所居之地。
- 未曾损一毛:指身体健康,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 流光背人驰:流光:光阴;背人:背离人,形容光阴流逝。
- 安得七发贤:七发:七贤,指古代的贤士;安得:怎样才能得到。
- 相从观海涛:相从:一起;观海涛:观赏海浪的壮丽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少有名声,作品多以感怀和哲思见长。他的诗风清新,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流谦生病期间,借病痛抒发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忧虑,同时也渴望能够与贤人同行,寻求精神的慰藉。
诗歌鉴赏:
李流谦的《病中》是一首抒情诗,诗中流露出作者在病痛中的孤独与忧愁。首联以“禀生拙以疎”开篇,直接表明了自己性格的笨拙与对人事的疲惫,展现了其对人际关系的无奈感。接下来的“烦疾乘秋至,幽忧安能逃”,则通过季节变化的隐喻,强调了病痛与忧虑的纠缠,突出作者在秋天的萧瑟与孤独。
中间两联通过描写秋风的萧索与心灵的闭塞,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西风的萧骚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未曾损一毛”则隐含着一种对健康的珍惜与叹息,昭示着内心的矛盾。
最后两句“流光背人驰,岁暮不自聊”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尤其是向往与贤者一同观海的愿望,流露出一种对友谊和精神陪伴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李流谦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既有个人的孤独,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禀生拙以疎:直面个性,反映自我认知的清晰。
- 烦疾乘秋至:将疾病与季节结合,营造出一种季节感与心理状态的交织。
- 幽忧安能逃:体现对病痛的无力感与逃避的无望。
- 闭合无余欣:心境的封闭,表达出对外界的隔绝。
- 西风晚萧骚:描绘秋天的情景,构建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乃司扬子居:借用古地名,增添诗的文化深度。
- 未曾损一毛:反映出对健康的珍视与羡慕。
- 流光背人驰:感慨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 安得七发贤:渴望有智者相伴,寻求精神寄托。
- 相从观海涛: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流光背人驰”,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西风晚萧骚”,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各联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情的渴望,反映出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孤独与萧瑟,暗示生命的无常。
- 幽忧:内心深处的忧虑,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
- 海涛:自然的壮丽,象征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流谦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萧瑟
C. 夏日的繁茂
D. 冬季的寒冷 -
诗中作者渴望与谁一起观海涛? A. 家人
B. 朋友
C. 七贤
D. 自己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流谦的《病中》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流谦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渴望,而杜甫则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国忧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流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