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古意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吾夫子喜称遗逸,太史公亦传滑稽。
尧帝杯曾逊巢许,武王粟不饱夷齐。
拾来穗即万钟禄,采下薇堪百甕虀。
不是狂言大无当,闻之齧缺与王倪。
白话文翻译:
我的老师喜欢称道那些遗逸的风范,太史公也传颂着滑稽的故事。
尧帝曾将酒杯让给巢许,武王却因缺乏粮食而不饱足于夷齐。
捡到一穗谷子就能换来万钟的禄位,采摘一把薇菜就足够做百壶的咸菜。
这不是狂妄的言辞,听到的人却往往有所保留,犹如王倪的齧缺之言。
注释:
字词注释:
- 夫子: 指老师,古代对有学问者的尊称。
- 遗逸: 遗留下来的高远的风范。
- 太史公: 指司马迁,古代著名史学家。
- 尧帝: 传说中的贤明帝王。
- 武王: 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君主。
- 饱: 饱足,满足。
- 穗: 谷物的穗头。
- 甕: 大壶,古代用于储存液体的器具。
- 狂言: 疯狂的言辞。
典故解析:
- 尧帝与巢许: 尧帝以德行著称,传说中他曾将酒杯让给巢许,表现出谦和的品德。
- 武王与夷齐: 武王打败商朝的故事,表明武王在建立周王朝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
- 王倪: 传说中王倪因言辞不当而遭人非议,反映了言辞的微妙和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翔,号梦阮,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以理学和诗歌闻名,作品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抒情与写景。
创作背景:
《古意》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古讽今,表现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古意》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古代帝王的描绘,反映出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诗的前两句提到老师和史家的观点,表达了对历史遗留的风范的赞美;而后两句则反映了古代的辛苦与不易,通过尧帝和武王的典故,展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诗中提到的“一穗谷子”和“百甕虀”则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艰难,表现出一种对物质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一句“不是狂言大无当”则引发读者的思考,强调了诗人对真理的坚持和对虚妄言辞的排斥。整体上,诗展现了对古代智慧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人文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夫子喜称遗逸: 诗人赞美老师对古代逸士风范的推崇。
- 太史公亦传滑稽: 指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古代故事的幽默和讽刺。
- 尧帝杯曾逊巢许: 提到尧帝的谦恭,突出古代圣王的品德。
- 武王粟不饱夷齐: 反映武王征战的艰辛,表明了胜利背后的代价。
- 拾来穗即万钟禄: 表达了对富贵的渴望,寓意简单的劳动能换来丰厚的回报。
- 采下薇堪百甕虀: 通过平凡的薇菜展示日常生活的艰辛。
- 不是狂言大无当: 表达对真理的追求,强调言辞的真切与严谨。
- 闻之齧缺与王倪: 表达对听者态度的批判,揭示社会对真相的忽视。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古代与现实的对比,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隐喻: 使用“穗”和“薇”作为象征,传达生活的艰辛与简单的期望。
- 夸张: “万钟禄”和“百甕虀”夸大了富贵和物质的渴望,体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期望,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杯: 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粟: 象征着物质财富与生存的艰辛。
- 穗: 表示劳动与收获的关系。
- 薇: 代表着生活的简朴与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的《古意》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历史的赞美
B) 对现实的反思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自然的热爱 -
诗中提到的“武王粟不饱夷齐”意在强调什么?
A) 武王的富有
B) 武王的艰辛
C) 武王的智慧
D) 武王的武力
答案:
- B) 对现实的反思
- B) 武王的艰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
- 杜甫的《春望》: 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忧虑。
诗词对比:
- 《古意》与《归园田居》: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古意》更具历史感,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归园田居》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