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时间: 2025-01-10 22:19:40

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

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著寒衣。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

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著寒衣。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白话文翻译:

春风昨晚吹到了榆关,我猜想故国的繁华景象已经凋零。年轻的妻子不知道我无法归来,每天都会去望夫山上等待。卢龙塞外的草刚刚茂盛,雁群在广阔的草地上孵化,但早晨却不飞翔。家乡最近音信全无,至今我还穿着寒衣。八月霜降,柳树半黄,蓬草的根部被风吹断,雁群向南飞翔。陇头的流水和关山的月光,我在龙堆上哭泣,望着故乡。北风吹雪,透过刀痕,饮马在长城的窟窿里更加寒冷。半夜火光出现,我们知道有敌人来袭,大家一起保卫贺兰山。

注释:

  • 榆关:古代边关名,这里指边疆。
  • 故国烟花:指故国的繁华景象。
  • 望夫山:传说中妻子等待丈夫归来的山。
  • 卢龙塞:古代边塞名。
  • 雁乳:雁群孵化。
  • 平芜:广阔的草地。
  • 陇头流水:指陇山的流水。
  • 关山月:边关的月亮。
  • 龙堆:沙漠中的沙丘。
  • 朔风:北风。
  • 刀瘢:刀伤的疤痕。
  • 饮马长城窟:指在长城的窟窿里饮马。
  • 贺兰山:古代边塞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汝弼,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边塞生活,情感深沉,语言凝练。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卢汝弼身处边塞时所作,反映了边塞将士的生活状态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唐代,边塞诗是一种常见的诗歌题材,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将士的情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和将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春风昨夜到榆关”和“故国烟花想已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荒凉和故国的繁华。少妇“朝朝应上望夫山”则深刻描绘了边塞将士家属的等待和期盼。后文通过“乡国近来音信断”和“至今犹自著寒衣”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孤寂和将士的艰苦。最后,“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则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保卫家园的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风昨夜到榆关”: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但到了榆关这样的边塞之地,却显得无力。
  2. “故国烟花想已残”:故国的繁华景象已经凋零,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无奈。
  3. “少妇不知归不得”:少妇不知道丈夫无法归来,每天都在望夫山上等待。
  4. “朝朝应上望夫山”:重复“朝朝”强调了少妇的坚持和期盼。
  5. “卢龙塞外草初肥”:边塞的草刚刚茂盛,但雁群却不飞翔,暗示了边塞的孤寂。
  6. “雁乳平芜晓不飞”:雁群在广阔的草地上孵化,但早晨却不飞翔,进一步强调了边塞的荒凉。
  7. “乡国近来音信断”:家乡的音信全无,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担忧。
  8. “至今犹自著寒衣”:至今还穿着寒衣,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
  9. “八月霜飞柳半黄”:八月霜降,柳树半黄,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观。
  10. “蓬根吹断雁南翔”:蓬草的根部被风吹断,雁群向南飞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11. “陇头流水关山月”:陇头的流水和关山的月光,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观。
  12. “泣上龙堆望故乡”:在龙堆上哭泣,望着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13. “朔风吹雪透刀瘢”:北风吹雪,透过刀痕,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
  14. “饮马长城窟更寒”:在长城的窟窿里饮马,更加寒冷,进一步强调了边塞的艰苦。
  15. “半夜火来知有敌”:半夜火光出现,知道有敌人来袭,表达了边塞将士的警觉。
  16. “一时齐保贺兰山”:大家一起保卫贺兰山,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保卫家园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春风昨夜到榆关”和“故国烟花想已残”的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荒凉和故国的繁华。
  • 拟人:“雁乳平芜晓不飞”中的“雁乳”赋予了雁群孵化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春风昨夜到榆关”和“故国烟花想已残”中的“春风”和“故国”,“昨夜”和“想已”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和将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但在边塞却显得无力。
  • 故国烟花:指故国的繁华景象,与边塞的荒凉形成对比。
  • 望夫山:象征着妻子对丈夫的等待和期盼。
  • 雁乳:雁群孵化,但早晨却不飞翔,暗示了边塞的孤寂。
  • 陇头流水:指陇山的流水,与关山的月光一起,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观。
  • 龙堆:沙漠中的沙丘,象征着边塞的荒凉。
  • 朔风:北风,象征着边塞的寒冷和艰苦。
  • 刀瘢:刀伤的疤痕,象征着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
  • 贺兰山:古代边塞名,象征着边塞将士的英勇和保卫家园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风昨夜到榆关”中的“榆关”指的是什么? A. 古代边关名 B. 古代城市名 C. 古代山名 D. 古代河流名

  2. 诗中“少妇不知归不得”中的“少妇”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妻子 B. 年轻的母亲 C. 年轻的女儿 D. 年轻的姐妹

  3. 诗中“雁乳平芜晓不飞”中的“雁乳”指的是什么? A. 雁群孵化 B. 雁群飞翔 C. 雁群休息 D. 雁群觅食

  4. 诗中“半夜火来知有敌”中的“火”指的是什么? A. 篝火 B. 火光 C. 火焰 D. 火花

答案:

  1. A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卢汝弼的《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和王昌龄的《出塞》: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但卢诗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而王诗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卢汝弼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唐代边塞诗,是研究唐代边塞诗的重要资料。

相关诗句

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下一句是什么

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上一句是什么

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下一句是什么

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上一句是什么

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下一句是什么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著寒衣。上一句是什么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著寒衣。下一句是什么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上一句是什么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下一句是什么

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上一句是什么

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下一句是什么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上一句是什么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下一句是什么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昨夜到榆关,下一句是什么

故国烟花想已残。上一句是什么

故国烟花想已残。下一句是什么

少妇不知归不得,上一句是什么

少妇不知归不得,下一句是什么

朝朝应上望夫山。上一句是什么

朝朝应上望夫山。下一句是什么

卢龙塞外草初肥,上一句是什么

卢龙塞外草初肥,下一句是什么

雁乳平芜晓不飞。上一句是什么

雁乳平芜晓不飞。下一句是什么

乡国近来音信断,上一句是什么

乡国近来音信断,下一句是什么

至今犹自著寒衣。上一句是什么

至今犹自著寒衣。下一句是什么

八月霜飞柳半黄,上一句是什么

八月霜飞柳半黄,下一句是什么

蓬根吹断雁南翔。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