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雁 蔡襄 〔宋代〕
霜风吹雁入南云, 千里征人枕上闻。 欲问梁园近消息, 月沈星转五更分。
白话文翻译
寒霜般的风将雁群吹入南方的云层, 远行的旅人在枕上听到了雁声。 想要询问梁园的最新消息, 月亮沉下,星星转移,已是五更时分。
注释
- 霜风:寒霜般的风,形容风冷。
- 南云:指南方的云层。
- 征人:远行的人。
- 梁园:古代著名的园林,这里泛指故乡或某个特定的地方。
- 月沈星转:月亮下沉,星星移动,形容夜深。
- 五更分: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分即接近黎明时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福建泉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霜风”、“雁”、“南云”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霜风吹雁入南云”,通过“霜风”和“雁”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雁群南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次句“千里征人枕上闻”,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身份——一个远行的旅人,在枕上听到了雁声,引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后两句“欲问梁园近消息,月沈星转五更分”,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诗人想要知道故乡的最新消息,但夜已深,月亮沉下,星星转移,时间已到五更,暗示了诗人长夜难眠,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风吹雁入南云:通过“霜风”和“雁”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雁群南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千里征人枕上闻: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身份——一个远行的旅人,在枕上听到了雁声,引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 欲问梁园近消息:诗人想要知道故乡的最新消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月沈星转五更分:夜已深,月亮沉下,星星转移,时间已到五更,暗示了诗人长夜难眠,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修辞手法:
- 拟人:“月沈星转”将月亮和星星拟人化,形容它们像是有意识地移动,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感。
- 对仗:“霜风”对“南云”,“月沈”对“星转”,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消息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风:寒霜般的风,象征着秋天的寒冷和凄凉。
- 雁:南飞的雁群,象征着离别和思乡。
- 南云:指南方的云层,象征着远方的未知和神秘。
- 月沈星转:月亮下沉,星星移动,象征着夜深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霜风”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严寒
-
诗中的“雁”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团聚 C. 快乐 D. 悲伤
-
诗中的“梁园”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具体的地方 B. 故乡 C. 一个园林 D. 一个城市
-
诗中的“月沈星转”形容的是什么时间? A. 黄昏 B. 夜晚 C. 黎明 D. 正午
答案:
- B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描绘山中的鸟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蔡襄的《闻雁》更多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蔡襄的诗在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对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的介绍。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蔡襄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