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边行一百五日同总尹张彦亨赴小边口相视河流回马上偶作此诗》
时间: 2025-01-26 01:0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趋小边相河害,坐看长堤惊裂坏。
中流忽起刘子叹,疏浚神功思禹大。
忆当残金竟河界,两涯峡束如萦带。
灵鼍万鼓动地来,汹汹声闻千步外。
堤防不议四十年,河行虚壤任徙迁。
乃今去京无一舍,冲波南卧翻鲸鳣。
今年筑堤捍渰水,明年卷扫防洄渊。
涛头况与酸枣直,南北高下尤相悬。
既非经渎久远计,徒费民力妨农田。
正有避移策上闻,放之旷野从奔冲。
不然建议以土湮,大堤缕水横西东,
楗以木石束逾钟。
递河东去过京角,此是永逸无穷功,
作诗拟达宣房宫。
白话文翻译
北上到小边口,看到河流的危害,
坐在长堤上,惊讶于堤坝的破裂和损坏。
忽然在中流听到刘子叹息,
想着疏浚的神功,思念大禹的伟业。
回想当年,残余的金属界限仍在河边,
两岸的峡谷如同缠绕的带子。
灵鼍的鼓声震动大地,
汹涌的水声传来千步之外。
堤防的建设四十年未曾商议,
河水流动无常,任其迁徙。
如今离京城再无一处栖息,
波涛翻滚,南游的鲸鱼和鳣鱼。
今年筑堤治理洪水,
明年又卷扫防御漩涡。
涛头的情况和酸枣树一样直立,
南北的高低差距仍旧悬殊。
这并非久远的水利规划,
只是徒劳地消耗民力,妨碍农田。
正好听闻有避移的策划,
放任它在旷野中奔流。
否则就建议用土封堵,
大堤就会缠绕着水流横跨东西,
用木头和石头加固过河。
河水向东流过京城的转角,
这才是永恒而无穷的功业,
我作诗的目的在于达到宣房的宫殿。
注释
- 小边口:指小边的河口。
- 刘子叹:指刘备的叹息,暗喻对时局的感慨。
- 神功思禹:指对大禹治水的怀念与敬仰。
- 灵鼍: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代表震撼或鼓声。
- 堤防:防止洪水的堤坝。
- 渰水:泛指洪水的水流。
- 酸枣:一种植物,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字仲明,号静斋,江苏常熟人。王恽以诗名世,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同时关注社会现实。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水利问题成为当时的重要议题。诗人通过描绘河流的变化与堤防的建设,表达对父老乡亲的关心以及对治水工程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恽的《小边行》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水利建设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即提到北趋小边的河流危害,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思考之中。接着,通过回忆大禹治水的伟业,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忧虑。
诗中反复提及的堤防、洪水、河流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隐含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对河流的流动和堤坝的损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表现出对治水工程的无奈与失望。最后,诗人以“作诗拟达宣房宫”结束,表明其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语言生动,令人深思。王恽以个人的视角切入宏大的社会问题,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趋小边相河害:诗人北上至小边,看到河流带来的危害。
- 坐看长堤惊裂坏:坐在堤坝上,惊讶于堤坝的破损。
- 中流忽起刘子叹:中流突然传来刘备的叹息,寓意对时局的无奈。
- 疏浚神功思禹大:想起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渴望能有神奇的治水能力。
- 忆当残金竟河界:回忆当初残留的金属界限,象征着历史的痕迹。
- 两涯峡束如萦带:两岸峡谷如同缠绕的带子,形象生动。
- 灵鼍万鼓动地来:灵鼍的鼓声如雷动,震撼大地。
- 汹汹声闻千步外:波涛汹涌,声响传遍千步之外。
- 堤防不议四十年:四十年来对堤防的建设未有讨论。
- 河行虚壤任徙迁:河水流动无常,任其迁徙。
- 乃今去京无一舍:如今去京城再无栖息之处。
- 冲波南卧翻鲸鳣:波涛翻滚,鲸鱼和鳣鱼在南游。
- 今年筑堤捍渰水:今年筑堤以捍卫洪水。
- 明年卷扫防洄渊:明年又要卷扫防御漩涡。
- 涛头况与酸枣直:波涛如酸枣树般直立,形象独特。
- 南北高下尤相悬:南北的高低差距仍然悬殊。
- 既非经渎久远计:这并非长远的水利规划。
- 徒费民力妨农田:只是徒劳无功地消耗民力,妨碍农业。
- 正有避移策上闻:听闻有避移的策划。
- 放之旷野从奔冲:放任它在旷野中奔流。
- 不然建议以土湮:否则建议用土封堵。
- 大堤缕水横西东:大堤缠绕水流横跨东西。
- 楗以木石束逾钟:用木头和石头加固过河。
- 递河东去过京角:河水向东流过京城的转角。
- 此是永逸无穷功:这才是永恒且无穷的功业。
- 作诗拟达宣房宫:我作诗的目的是希望能达到宣房的宫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灵鼍万鼓动地来”,将鼓声比作灵鼍的震撼,增强了音响效果。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南北高下尤相悬”,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汹汹声闻千步外”,夸张了声音的传播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河水的变化与堤防的建设,表达了诗人对水利问题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观察,抒发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展现了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迁。
- 堤防: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抗争与保护。
- 鲸鳣: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顽强。
- 灵鼍:象征着震撼与希望,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
- A. 孟子
- B. 大禹
- C. 刘备
- D. 孙子
-
诗中提到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山川
- B. 河流
- C. 城市
- D. 战争
答案
- B. 王恽
- B. 大禹
- B. 河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王维
- 《江雪》:柳宗元
- 《滕王阁序》:王勃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世的思考。
- 柳宗元《江雪》: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对比这几首作品,可以看到诗人在不同背景下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