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婆罗门引 春雪后看山》

时间: 2025-01-11 06:18:27

太行晴霁,孤墉高处揖清寒。

云闲万髻千鬟。

底事春风面目,一变玉**。

淡夕阳平远,野鸟飞还。

青云莫攀。

吾高兴、在东山。

偃蹇孤松丘壑,不*春悭。

背阴桃李,正藉得、春光亦强颜。

长剑*、且莫轻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月婆罗门引 春雪后看山
作者: 王恽 〔元代〕

太行晴霁,孤墉高处揖清寒。
云闲万髻千鬟。底事春风面目,一变玉。
淡夕阳平远,野鸟飞还。
青云莫攀。吾高兴在东山。
偃蹇孤松丘壑,不春悭。
背阴桃李,正藉得春光亦强颜。
长剑且莫轻弹。

白话文翻译:

太行山在晴朗的天气中显得格外清新,孤零零的高墙在寒冷的空气中屹立。
天上的云彩像万千发髻一样轻闲。春风的面貌到底为何,似乎一瞬间就变成了玉的颜色。
淡淡的夕阳平铺在远方,野鸟又飞回来了。
青云不要去攀附。我的快乐在于东山的悠然自得。
懒散地依偎在孤松的丘壑中,不觉得春天的惆怅。
背阴的桃李,正好借春光强颜欢笑。
长剑暂且不要轻易出鞘。

注释:

  • 太行: 指太行山,位于中国北方,以其雄伟的山势著称。
  • 孤墉: 孤独的墙,形象地描绘山上的孤独之感。
  • 揖: 拱手作礼,表达敬意。
  • 万髻千鬟: 形容云彩的形态,像是万千发髻和美丽的头饰。
  • 淡夕阳: 形容夕阳的柔和与淡雅。
  • 青云莫攀: 不要去攀附高远的云彩,暗含一种洒脱和高远的态度。
  • 偃蹇: 懒散地倚靠。
  • 桃李: 桃树和李树,常用来象征春天的花朵和生命的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子明,号寒山,出生于山西,后来移居到南方。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望月婆罗门引 春雪后看山》创作于春季,正值雪后,眼前的自然景色激发了诗人的感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流露出一种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同时又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雪融化后,太行山的宁静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诗的开头描写了晴朗的太行山,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氛。孤墉高处的景象与清寒的空气形成强烈对比,传递出一种孤独而又清静的感觉。

接着,诗人以“云闲万髻千鬟”来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理解。春风的变化被比喻为“变玉”,这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

至于“青云莫攀”,诗人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但同时他又选择了东山的安宁,表现出一种不愿随波逐流的精神。诗的最后几句,诗人以“长剑且莫轻弹”来警示自己,不要轻易出手,展现了一种沉稳与理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哲理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行晴霁,孤墉高处揖清寒。
    描绘了太行山在晴天后的清新气象,孤独的高墙在寒冷中屹立,传达出一种孤傲的意境。

  • 云闲万髻千鬟。底事春风面目,一变玉。
    云的形态如同万千发髻,生动形象。春风的面貌变化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循环。

  • 淡夕阳平远,野鸟飞还。
    夕阳的柔和光芒照耀着远方,野鸟归来,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 青云莫攀。吾高兴在东山。
    提醒人们不必攀附高远,而是享受东山的宁静与快乐,表达了一种人生哲学。

  • 偃蹇孤松丘壑,不春悭。
    描绘了诗人在孤松下懒散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背阴桃李,正藉得春光亦强颜。
    背阴的桃李花借春光而绽放,象征生命的韧性与坚强。

  • 长剑且莫轻弹。
    提醒自己在面对生活时要谨慎,不要轻易出手,展现了一种沉着冷静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风面目,一变玉”以玉来比喻春风的美丽。
  • 拟人: “云闲万髻千鬟”赋予云彩以人的形态,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理解,倡导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太行山: 象征着高远与孤独,代表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 春风: 代表生命的复苏与希望,充满生机。
  • 云彩: 象征变化与无常,强调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感悟。
  • 桃李: 象征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即使在逆境中也能绽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是哪个山?

    • A. 嵩山
    • B. 太行山
    • C. 黄山
    • D. 华山
  2. “青云莫攀”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 A. 追求高远的理想
    • B. 满足于现状
    • C. 对未来的迷茫
    • D. 对生活的不满

答案:

  1. B. 太行山
  2. A. 追求高远的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王恽的《望月婆罗门引 春雪后看山》与李白的《静夜思》相较,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但王恽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