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不注歌》
时间: 2025-01-11 06:16: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不注歌
作者: 王恽 〔元代〕
齐州山水天下无,泺源之峻华峰孤。
秦鞭有力驱不去,天遣一柱标齐墟。
初疑太素女娲氏,补天断手兹遗馀。
又如翠凤翥郊薮,来应世瑞开昌图。
南山连络虽可爱,未免阿附相承趍。
孤撑直上夹右碣,猛视又似天门貙。
庆封齐豹两元恶,哆齧犹露雄牙须。
不然齐太史,冤血凝碧老不渝。
化成直笔插天外,堂堂使表春秋诛。
乾坤乃有此雄跨,未许鹊药争头颅。
江山胜概尽轩豁,远客吟眺增踌躇。
李白上天不可呼,云烟变化何须臾。
后人摹写觑天巧,百匝空绕青芙蕖。
文章李杜光燄在,有诗无诗将何如。
我思齐晋迭雄长,山灵枉被兵埃污。
桓公九合犹霸事,三周其下真誇谀。
会须扶策凌绝顶,望入苍梧叫帝虞。
白话文翻译
齐州的山水在天下无可比拟,泺源的巍峨华峰独自高耸。
秦国的鞭子虽有力道却无法驱散,天意安排一根标杆立在齐墟。
我最初怀疑是太素女娲补天后留下的遗物。
又像是翠凤在郊野飞翔,来应验世上的吉祥,开创大图。
南山虽美丽,但不可避免地与世俗利益相附。
我孤身挺立直上,夹着右边的石壁,猛然一看又似天门的貙。
庆封齐豹这两种恶劣的象征,露出的都是凶狠的牙须。
如果不是齐太史,冤屈的血液会在碧色上长久不变。
化作直笔插入天外,堂堂正正地在春秋中表明立场。
天地间有如此雄伟的存在,岂容鹊药争夺头角。
江山的胜景尽在眼前,远方的游子吟唱眺望更添思念。
李白在天上无法呼唤,云烟变幻何须片刻。
后人摹写观察天上巧妙,千百次绕着青芙蕖。
文章如李白杜甫的光辉依然在,有诗无诗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思念齐国和晋国的辉煌,山中的灵气却被战火污染。
桓公九合的霸业还在,三周之下真实是谄媚。
总要扶着策马登上绝顶,望向苍梧高声呼唤帝虞。
注释
- 齐州: 古代地名,今山东省。
- 泺源: 指泺水流域,著名的风景区。
- 秦鞭: 秦国的鞭子,象征力量与压迫。
- 太素女娲: 传说中的女神,补天的神话典故。
- 翠凤: 比喻飞翔的美丽鸟类,象征吉祥。
- 南山: 代指南方的山脉,象征美好与富饶。
- 齐太史: 齐国的史官,指代历史的见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字子文,号长白山人,生于元代,擅长诗歌,作品多描写自然和历史,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华不注歌》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自然景观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华不注歌》是一首富有哲理与历史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齐州的独特山水,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开篇便以“齐州山水天下无”引出,彰显自然的壮美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接着诗人通过女娲补天的典故,表现出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诗中提到的“南山连络虽可爱,未免阿附相承趍”,表达了对世俗权力与美好理想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中,诗人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如“翠凤翥郊薮”,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吉祥与美好未来的憧憬。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李白上天不可呼”,表现出对古代诗人伟大精神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最终,诗人在“会须扶策凌绝顶,望入苍梧叫帝虞”中展现出一种向往理想、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齐州山水天下无: 赞美齐州的山水美景,独一无二。
- 泺源之峻华峰孤: 描绘泺源的高峰,突出其孤高。
- 秦鞭有力驱不去: 虽然力量强大,但依然无法驱遣某种情感或历史。
- 天遣一柱标齐墟: 天意安排的标志,象征历史的沉淀。
- 其余句子依次通过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诗人的思考与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翠凤翥郊薮”,将鸟类比作吉祥。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 通过自然景物象征历史与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入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 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 凤: 吉祥与美好的象征。
- 历史: 反映时代变迁与个人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齐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河北
- B. 山东
- C. 江苏
-
“翠凤翥郊薮”中的“翠凤”象征什么?
- A. 凶猛
- B. 吉祥
- C. 悲伤
-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 A. 忽视
- B. 反思
- C. 否定
答案
- B. 山东
- B. 吉祥
- B. 反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 杜甫的作品,描绘自然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恽 vs. 李白: 两位诗人在自然描写与历史思考上有共通之处,但王恽更倾向于对历史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文化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