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邑丞高洁堂任满来辞》

时间: 2025-01-27 03:51:20

与云游戏佐棠阴,古道谁云不到今。

三载二松公事处,百年乔木世臣心。

夤缘肯及通家旧,饥饿何妨闭户深。

公去那来遗爱在,老犹能听昼帘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邑丞高洁堂任满来辞
作者: 陈著 〔宋代〕

与云游戏佐棠阴,
古道谁云不到今。
三载二松公事处,
百年乔木世臣心。
夤缘肯及通家旧,
饥饿何妨闭户深。
公去那来遗爱在,
老犹能听昼帘琴。


白话文翻译

与云一起游玩,享受着棠阴的凉意,
古道上谁能说今日不如往昔呢?
在这三年中,我和二松在公事处相伴,
百年大树的根深深植于世人的心中。
因为关系密切,愿意接触往日的旧友,
即使饥饿,也不妨闭门思过。
公去后留下的美德依旧在,
年老时仍能听到白昼帘后的琴声。


注释

  • 云游戏:与云一起嬉戏,与自然融为一体。
  • 棠阴:棠树的阴影,象征清凉与舒适。
  • 古道:古老的道路,象征历史与传统。
  • 三载:三年的时间。
  • 二松:指两棵松树,象征长久的友谊与坚韧的品格。
  • 公事处:处理公务的地方。
  • 世臣心:世人对大树的喜爱和敬仰。
  • 夤缘:指依附关系,表示希望重拾旧情。
  • 闭户深:闭门不出,思考自己的内心。
  • 遗爱:留下的美德与影响。
  • 昼帘琴:日光照射下的琴声,象征生活的乐趣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生活的感悟。他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常在诗中表达对友谊、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著与任满交往的时光,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惜别之情。诗中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情交融,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一起时的快乐与深情。开篇“与云游戏佐棠阴”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画面,象征着友谊的轻松与愉悦。接着提到“古道谁云不到今”,引发对过往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当下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三载二松”,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暗含着友谊的坚韧与持久。此处的“公事处”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诗人与友人共同参与社会事务,反映出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闭户深”表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外界的反思,即使身处困境,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与乐趣。“公去那来遗爱在”则是对友人离去后留下的影响的深思,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情感纽带。

整首诗在情感上深邃而细腻,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与云游戏佐棠阴:描绘与友人一起玩耍,享受自然的美好。
  2. 古道谁云不到今:感慨历史的变迁,强调今昔的对比。
  3. 三载二松公事处:三年间与友人共事,象征时间的积累。
  4. 百年乔木世臣心:比喻长久的友谊与深厚的情感。
  5. 夤缘肯及通家旧:希望重新联系旧友,表现人际关系的珍贵。
  6. 饥饿何妨闭户深:即使生活艰难,仍然选择内心的安宁。
  7. 公去那来遗爱在:友人离去后,留下的美德与影响依然存在。
  8. 老犹能听昼帘琴:即使年老,仍能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年乔木”比喻持久的友谊。
  • 对仗:如“古道”与“今天”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与思考,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与情感交织,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内涵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轻松。
  • 棠阴:代表宁静与舒适的环境。
  • 古道:历史与传统的象征。
  • 松树:坚韧与长久友谊的象征。
  • 琴声:生活的乐趣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道”象征什么? A) 历史与传统
    B) 现代与未来
    C) 旅行的路线
    D) 自然的景观

  2. “三载二松”中的“二松”指的是什么? A) 两种植物
    B) 两位朋友
    C) 两个年份
    D) 两种情感

  3. 诗中用“饥饿何妨闭户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绝望
    B)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C) 对友谊的珍视
    D) 对外界的抗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赠汪伦》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赠汪伦》相比,这首诗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与对友谊的珍视,而李白则更多展现出豪放与感慨。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