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山十二诗·桃坞》

时间: 2025-01-27 04:10:10

喷日舒红景,通蹊茂绿阴。

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喷日舒红景,通蹊茂绿阴。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阳光洒在桃花源,景色绚丽而开阔,通往的小路上绿荫如盖。最终希望能让王母采摘桃子,这样的生活我并不羡慕武陵的深山。

注释:

  • 喷日:喷洒的阳光,形容阳光明亮。
  • 舒红景:舒展开的红色景色,指桃花盛开的景象。
  • 通蹊:通向小路,指小路的延伸。
  • 茂绿阴:茂盛的绿色阴影,指树木繁茂,遮蔽阳光。
  • 终期:最终的期望。
  • 王母:指西王母,传说中掌管长生不老的女神。
  • :采摘,采摘桃子。
  • 武陵:指武陵桃源,典故出处,意指世外桃源的美好。

典故解析:

“王母”出自古代神话,西王母是掌管长生不老的女神,传说中她的桃子能让人长生不老;而“武陵深”则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隐秘而美好的桃花源。在这里,诗人将这两个典故结合,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处厚,字子长,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盛世,作者身处繁华之中,却渴望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与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歌鉴赏:

《盛山十二诗·桃坞》以其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阳光与绿荫交融,充满生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而后两句则转入对理想生活的思考,诗人以“王母摘”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对长生不老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露出对世外桃源的淡淡羡慕。相较于“武陵”的深山,诗人更愿选择自我创造的桃花源,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喷日舒红景:描绘桃花盛开的美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2. 通蹊茂绿阴:描写小路的景象,突出自然的浓郁与生机。
  3. 终期王母摘:表达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4. 不羡武陵深: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拒绝世俗的羡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源比作理想生活,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淡薄态度。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美好与希望,代表着春天与生命。
  • 阳光:象征温暖与光明,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绿荫:象征宁静与安详,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王母”指的是哪位神仙? a) 西王母
    b) 东王母
    c) 南王母
    d) 北王母

  2. 诗中提到的“武陵”是指哪个典故? a) 《红楼梦》
    b) 《桃花源记》
    c) 《离骚》
    d) 《诗经》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厌恶
    c) 无所谓
    d) 恐惧

答案:

  1. a) 西王母
  2. b) 《桃花源记》
  3. a) 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韦处厚的《桃坞》均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前者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而后者则是在现实中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韦处厚的诗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流露,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理想社会的构建。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