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盛山十二诗。胡卢沼
作者: 韦处厚 〔唐代〕
疏凿徒为巧,圆洼自可澄。
倒花纷错秀,鉴月静涵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感慨,提到人工开凿的巧妙,但真正的美在于自然的圆润和清澈。倒映在水中的花朵如同繁星闪烁,月光映照在湖面上,水面如同冰面般平静。
注释:
- 疏凿:指用工具凿成的,形容人工雕刻的水池等。
- 徒为巧:只是为了显示技艺,意指人工的雕刻并不一定能比得上自然的美。
- 圆洼:指自然形成的圆形洼地,形容自然的水体。
- 倒花:指水面上倒映的花朵。
- 纷错秀:形容花的倒影交错而美丽。
- 鉴月:指水面如镜子般反射月光。
- 静涵冰:形容水面平静如同冰面,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处厚,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自然景色的细腻与变化,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游览自然景点时,受到湖泊及其倒影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工雕刻景观的反思。此时正值唐代文化繁荣,文人们常以诗歌记录风景和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与人工,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开头两句“疏凿徒为巧,圆洼自可澄”,以疏凿的人工小池与自然形成的圆洼进行对比,揭示了人工虽巧妙却不及自然的纯粹和清澈。接下来的“倒花纷错秀,鉴月静涵冰”,则通过描绘水面上的倒影,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美。诗中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还有宁静的氛围,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仰。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优美,展示了韦处厚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凿徒为巧:指出人工的雕凿技术只是为了展示技巧,并不一定能创造出真正的美。
- 圆洼自可澄:强调自然的圆洼水面本身就清澈,不需要人为的修饰。
- 倒花纷错秀:描绘水面上花朵的倒影,形态各异,展现出丰富的美感。
- 鉴月静涵冰:水面如镜子般反射月光,显得格外平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鉴月”比喻水面如镜,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水面被赋予了“静涵”的特性,使其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揭示了人工与自然之间的差别,强调自然的纯粹和和谐,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清澈、宁静与自然的美。
- 花:代表着生命的繁荣与美丽的瞬间。
- 月:象征着明亮、宁静与不变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疏凿”指的是什么?
A. 自然形成的
B. 人工雕刻的
C. 垃圾堆放的
答案:B -
诗中“鉴月静涵冰”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风浪汹涌
B. 水面平静如冰
C. 花儿盛开
答案:B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轻视
B. 欣赏
C. 忽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观与诗人情感的结合。
- 《山中问答》王维:围绕山水景色与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韦处厚《胡卢沼》与王维《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韦处厚强调自然的清澈与美丽,而王维则通过山水营造宁静的氛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韦处厚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