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秋堂越上寄诗就韶柬奚秋崖》

时间: 2025-04-27 21:45:04

越王台上我同游,越女楼中君独留。

燕子日长宜把酒,鲤鱼风起莫行舟。

江山有待伟人出,天地不仁前辈休。

何处如今觅巢许,欲将心事与渠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柴秋堂越上寄诗就韶柬奚秋崖 汪元量 〔宋代〕

越王台上我同游,越女楼中君独留。 燕子日长宜把酒,鲤鱼风起莫行舟。 江山有待伟人出,天地不仁前辈休。 何处如今觅巢许,欲将心事与渠谋。

白话文翻译:

在越王台上我们一起游玩,在越女楼中你独自停留。 燕子在长日里适合饮酒,鲤鱼风起时不要乘船。 江山等待着伟大的人物出现,天地无情让前辈们离去。 现在在哪里寻找巢父和许由,想把我的心事和他们商量。

注释:

字词注释:

  • 越王台:指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的古迹,相传为越王勾践所建。
  • 越女楼:指越地的女子所居之处,此处可能指某具体楼阁。
  • 燕子日长:指春末夏初,燕子活跃的时节。
  • 鲤鱼风:指春末夏初的风,因传说鲤鱼跳龙门时正值此风。
  • 巢许:指巢父和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隐士。

典故解析:

  • 巢父和许由:两位古代隐士,传说中他们隐居不仕,追求高洁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时局的关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汪元量在越地游玩时,寄给友人奚秋崖的诗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越王台和越女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游历和停留。诗中“燕子日长宜把酒,鲤鱼风起莫行舟”一句,既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又隐含了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后两句“江山有待伟人出,天地不仁前辈休”则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前辈的哀悼。最后两句“何处如今觅巢许,欲将心事与渠谋”则直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的敬仰。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越王台上我同游,越女楼中君独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越王台游玩,友人在越女楼中停留的情景。
  2. “燕子日长宜把酒,鲤鱼风起莫行舟。”: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燕子活跃,适合饮酒,但鲤鱼风起时不宜行舟。
  3. “江山有待伟人出,天地不仁前辈休。”: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认为江山等待伟人出现,同时感慨天地无情,前辈们已逝。
  4. “何处如今觅巢许,欲将心事与渠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寻找巢父和许由,想与他们商量心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燕子日长宜把酒”中的“燕子日长”比喻春末夏初的时节。
  • 对仗:如“越王台上我同游,越女楼中君独留”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越地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追求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越王台: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 越女楼:象征着美丽和宁静。
  • 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鲤鱼风:象征着春末夏初的季节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越王台”位于哪个城市? A. 杭州 B. 绍兴 C. 苏州 D. 南京
  2. “燕子日长宜把酒”中的“燕子日长”比喻什么?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3. 诗中提到的“巢许”是指哪两位古代隐士? A. 巢父和许由 B. 巢父和许仙 C. 巢父和许褚 D. 巢父和许愿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但汪元量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汪元量诗作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