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鹤田钱塘百咏》

时间: 2024-09-19 21:31:09

南浦亭边话别时,扁舟东下浙江湄。

遍将越国千年事,吟作钱塘百咏诗。

无火可能烧莽卓,有刀恨不斩高斯。

五陵佳气飞扬尽,泪洒西风两鬓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浦亭边话别时,扁舟东下浙江湄。遍将越国千年事,吟作钱塘百咏诗。无火可能烧莽卓,有刀恨不斩高斯。五陵佳气飞扬尽,泪洒西风两鬓丝。

白话文翻译:

在南浦亭边话别的那一刻,小船向东驶向浙江的岸边。将越国千年的历史,吟咏成钱塘的百首诗篇。没有火焰能够烧毁莽卓,有刀却遗憾不能斩杀高斯。五陵的繁华气息已经消散,泪水在西风中洒落,两鬓如丝。

注释:

  • 南浦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话别之地。
  • 扁舟:小船。
  • 浙江湄:浙江的岸边。
  • 越国:古代国名,今浙江一带。
  • 钱塘:今杭州,古时为越国的一部分。
  • 莽卓:可能指历史上的权臣或暴君。
  • 高斯:可能指历史上的奸臣或敌人。
  • 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个陵墓,代指繁华之地。
  • 两鬓丝:形容头发花白,比喻年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历史和时事的关注。该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或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代沧桑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诗人离别友人或游历时所作,通过对越国历史的吟咏,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越国历史的吟咏,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遍将越国千年事,吟作钱塘百咏诗”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的才华。而“无火可能烧莽卓,有刀恨不斩高斯”则表达了对权臣和奸臣的愤怒和无奈。最后两句“五陵佳气飞扬尽,泪洒西风两鬓丝”则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哀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浦亭边话别时”:诗人描述了在南浦亭边与友人话别的情景,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
  2. “扁舟东下浙江湄”:诗人乘坐小船向东驶向浙江的岸边,暗示了离别的方向和目的地。
  3. “遍将越国千年事”:诗人将越国千年的历史融入诗中,展现了其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4. “吟作钱塘百咏诗”:诗人将这些历史吟咏成钱塘的百首诗篇,体现了其艺术表达的才华。
  5. “无火可能烧莽卓”:诗人表达了对权臣的愤怒和无奈,认为没有火焰能够烧毁他们。
  6. “有刀恨不斩高斯”:诗人表达了对奸臣的愤怒和遗憾,认为有刀却不能斩杀他们。
  7. “五陵佳气飞扬尽”:诗人描述了五陵的繁华气息已经消散,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8. “泪洒西风两鬓丝”:诗人抒发了对个人命运的哀叹,泪水在西风中洒落,两鬓如丝。

修辞手法:

  • 比喻:“两鬓丝”比喻年老,形象生动。
  • 对仗:“无火可能烧莽卓,有刀恨不斩高斯”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越国历史的吟咏,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哀叹。

意象分析:

  • 南浦亭:离别的象征。
  • 扁舟:离别的工具。
  • 浙江湄:离别的目的地。
  • 越国千年事:历史的象征。
  • 钱塘百咏诗:艺术的象征。
  • 莽卓、高斯:权臣和奸臣的象征。
  • 五陵佳气:繁华的象征。
  • 西风两鬓丝:年老和哀伤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南浦亭”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物品名
  2. “扁舟东下浙江湄”中的“扁舟”是指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军舰
  3. “遍将越国千年事”中的“越国”是指哪个地区? A. 江苏 B. 浙江 C. 福建
  4. “无火可能烧莽卓”中的“莽卓”可能指什么? A. 权臣 B. 暴君 C. 贤臣
  5. “五陵佳气飞扬尽”中的“五陵”是指什么? A. 五个陵墓 B. 五个城市 C. 五个山峰

答案:1. A 2. B 3. B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哀叹。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汪元量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汪元量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总体发展情况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