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博士》
时间: 2025-01-11 07:50: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李博士
作者:韦应物
休沐去人远,高斋出林杪。
晴山多碧峰,颢气疑秋晓。
端居喜良友,枉使千里路。
缄书当夏时,开缄时已度。
檐雏已飖飏,荷露方萧飒。
梦远竹窗幽,行稀兰径合。
旧居共南北,往来只如昨。
问君今为谁,日夕度清洛。
白话文翻译:
在休假之时,远离尘嚣,走出高斋,林木的枝叶已经稀疏。晴朗的山中多了碧绿的峰峦,清晨的白气让人怀疑是秋天的早晨。独自端坐在这里,结识良友,真是徒劳走过千里路。夏天时寄去的书信,如今开封时却已经过了许久。檐下的小鸟已经展翅高飞,荷叶上的露珠刚刚变得稀疏。梦中远眺竹窗幽静,行走的道路上兰草稀疏交错。旧居的南北往来,仿佛还是昨天的情景。问你如今为何而忙,日日夜夜在清洛度日。
注释:
- 休沐:休假、休息。
- 高斋:高处的书房。
- 林杪:树木稀疏的地方。
- 颢气:清晨的白气。
- 端居:安静地居住。
- 枉使:白白地使用。
- 缄书:封好的信。
- 已度:已经过了。
- 飖飏:飞翔。
- 荷露:荷叶上的露珠。
- 萧飒:微风拂动的声音。
- 兰径:小路上生长的兰草。
- 清洛:指清澈的洛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楚江,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92年。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正值韦应物在宦海浮沉之际,心中多有感慨。他与李博士的交情深厚,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答李博士》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和友人间深厚情谊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博士的思念以及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休沐去人远,高斋出林杪”,描绘了诗人在高处的书斋中,远离喧嚣,享受安静的时光,显示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晴山多碧峰,颢气疑秋晓”,则用清晨的气氛描绘山峦的美丽,寓意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澄明。诗人虽然身处良境,但内心却怀念远方的朋友,正如“端居喜良友,枉使千里路”所表达的那样,千里之外的朋友能带来心灵的慰藉,反映出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尤其是“缄书当夏时,开缄时已度”,展现了书信往来中的失落和等待;而“檐雏已飖飏,荷露方萧飒”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生活的无常和时节的更替。诗人对竹窗和兰径的描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感叹旧居的回忆与现实的距离。最后的“问君今为谁,日夕度清洛”更是在追问友人现状,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友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而富有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休沐去人远:在休息的日子里,远离了喧嚣的人群。
- 高斋出林杪:从高处的书房走出,看到树木稀疏。
- 晴山多碧峰:晴朗的日子里,山脉呈现出多姿的碧绿。
- 颢气疑秋晓:清晨的白气让人怀疑是否真的已入秋。
- 端居喜良友:安静地居住在这里,结识了良好的朋友。
- 枉使千里路:白白走了千里路,才得见朋友。
- 缄书当夏时:在夏季时寄去的信件。
- 开缄时已度:开封信件时,已经过了很久。
- 檐雏已飖飏:檐下的小鸟已经飞走。
- 荷露方萧飒:荷叶上的露珠刚刚变得稀疏。
- 梦远竹窗幽:在梦中遥望幽静的竹窗。
- 行稀兰径合:行走的道路上兰草稀疏交错。
- 旧居共南北:旧居的南北往来总是如昨。
- 问君今为谁:问你如今在忙些什么。
- 日夕度清洛:日夜在清洛水边度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端居喜良友,枉使千里路”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自然景物描绘内心的情感,如“晴山多碧峰”喻示内心的清明。
- 拟人:如“檐雏已飖飏”,赋予小鸟以人性的特征,增强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人际情感、时光流逝和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斋:象征诗人的独立与安宁。
- 晴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心情的愉悦。
- 竹窗: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 兰径:象征友情的稀疏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高斋”指的是?
A. 书房
B. 田野
C. 城市
D. 市场 -
填空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与对生活的深刻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缄书当夏时”暗示诗人与李博士之间的通信很频繁。 (对/错)
答案:
- A
- 思念,感悟
-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