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
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
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
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两块连璧难以并列的情感,象征着分离与孤独。小国的符节难以相互交接。崩溃的云层下,漓水奔流不息,箭矢飞向浔江的方向。负弩的猎人啼叫着,寒冷的狖子在夜晚的狩猎中叫声震耳欲聋。远远地想念那美丽的郡山,谢守只是在窗前静静地守望。
注释:
- 连璧:指两块美玉,象征着难以相聚的情感。
- 分符:指小国的符节,表示联系的困难。
- 崩云:形容云层的崩溃,象征着困境。
- 漓水:指漓江,水流奔腾而下。
- 劈箭:形容箭矢的急速飞射,象征着急切的思念。
- 负弩:背着弩,指猎人。
- 啼寒狖:寒冷的狖子在夜里啼叫,增加了孤独感。
- 鸣枹:鼓声震响,打破夜的宁静。
- 遥怜:远远地思念和怜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诗、文、赋。柳宗元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深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作品中透露出对生活困顿的感慨。
诗歌鉴赏:
《答刘连州邦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柳宗元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开篇的“连璧本难双”便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法相聚的情感,这种意象与后文的“分符刺小邦”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隔阂。接下来的“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急切,展示了柳宗元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负弩的猎人与啼叫的狖子构成了一个孤独的夜晚场景,与前面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里描绘的猎人虽然在夜间狩猎,却也显得孤独无助,令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最后的“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无论是美丽的山水,还是守窗的谢守,都让人感受到一份淡淡的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世间孤独与美好的深刻反思,柳宗元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连璧本难双”:连璧象征着美好与团圆,但实际上难以并列,暗示着情感的隔阂。
- “分符刺小邦”:小国的符节难以完美相连,表明联系的困难。
- “崩云下漓水”:崩溃的云层下,漓水奔流,象征着动荡的局势和不安的心情。
- “劈箭上浔江”:箭矢飞向浔江,表现出急切的思念与迫切的期盼。
- “负弩啼寒狖”:猎人在夜中猎取,寒狖啼叫,构成孤独的氛围。
- “鸣枹惊夜狵”:鼓声打破夜的宁静,象征着打破平静的生活。
- “遥怜郡山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念。
- “谢守但临窗”:谢守在窗前守望,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连璧比作人际关系的难以相聚;云与水象征着无常与变迁。
- 对仗:如“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孤独与困境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连璧:象征团聚与美好,预示着难以实现的愿望。
- 漓水与浔江:象征自然的壮丽,同时也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寒狖:象征孤独与无助,增强了夜晚的冷清感。
- 郡山:美好的自然意象,代表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连璧本难双”指的是什么? a) 两块美玉
b) 两个国家
c) 两个朋友 -
“崩云下漓水”中的“崩云”是指什么? a) 美好的景象
b) 动荡的局势
c) 平静的生活 -
“遥怜郡山好”的意思是? a) 美丽的山水让人心醉
b) 对郡山的怜悯
c) 只是在窗前守望
答案:
- a) 两块美玉
- b) 动荡的局势
- a) 美丽的山水让人心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柳宗元与李白在表现思乡之情上有相似之处,但柳宗元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而李白则常通过豪放的情感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深刻反映了唐代诗人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全集》
- 相关的唐代文学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