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时间: 2025-01-10 21:55:17

苞枿黑对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苞枿
(唐代)柳宗元

苞枿黑对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
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白话文翻译

苞枿树的根深深地盘旋在黑色的土壤中,
它的枝叶遮蔽了荆棘,安稳地承载着南极的重量。
我自称是旧梁氏的后代,历经艰难,努力安抚。
江汉的阻隔,让都城显得更加稳固。
圣人作治,神武之士出征,
有臣子英勇智谋,奋力不依赖人多。
投身于死地,谋划延续。
将敌人化为家人,思虑则得其中。
浩瀚的海洋彼岸,未曾威胁却相互归附。
将敌王缚住,立下赫赫功劳。
辽阔的疆域,宣扬唐代的风采。
四方的蛮夷,纷纷归附。
凯旋而归,奏响金乐,形象光辉。
震慑万国,无人不敬畏。

注释

  • 苞枿:一种植物,象征生长和根基。
  • 黑对:深黑的土壤,象征肥沃。
  • 弥巴蔽荆:形容枝叶茂盛,遮蔽荆棘。
  • 旧梁氏:指代作者的家族背景,强调传统根基。
  • 江汉:即长江与汉江,象征地理上的阻隔。
  • 圣人作:圣人治理国家,指代贤明的领导。
  • 化敌为家:将敌人变为朋友,反映宽容与包容的治国理念。
  • 浩浩海裔:宽广的海洋另一边,象征着远方的国度。
  • 系缧降王:捆绑敌国的王,表示武力与威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以载道”,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创作背景
《苞枿》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正值中唐时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严重。他借助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政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苞枿》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思考的诗。诗中以苞枿树的根扎根黑土的形象,象征着深厚的传统和坚韧的精神。通过对江汉阻隔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深切关注。接着,诗人赞美了贤明的领导和英勇的臣子,认为真正的治国理政在于智勇双全的团队,强调了团结和谋略的重要性。

“化敌为家”的理念尤为引人深思,它不仅体现了宽容的治国方针,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类和谐共处的期望。整首诗在描绘唐代的辉煌与包容精神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担忧。通过历史的镜头,柳宗元展现了理想社会的轮廓,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展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苞枿黑对矣,惟根之蟠:意在强调根基的重要性,黑色土壤象征着肥沃与生命。
  2.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表现了繁茂的生长状态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自我介绍,提及家族背景及经历的艰辛。
  4.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描绘地理障碍对城市安全的影响。
  5.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夸赞贤明和勇敢的领导者。
  6. 奋不以众:强调智勇之士不依赖人多。
  7. 投迹死地,谋猷纵:投身困境中,谋划生存之道。
  8. 化敌为家,虑则中:将敌人化为朋友,体现包容之道。
  9.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显示远方国度的团结。
  10. 系缧降王,定厥功:以武力威慑敌国,彰显功勋。
  11. 澶漫万里,宣唐风:广泛传播唐代文化。
  12. 蛮夷九译,咸来从:四方蛮夷归附,彰显国威。
  13. 凯旋金奏,象形容:胜利归来的喜悦与荣耀。
  14. 震赫万国,罔不龚:震慑四方,赢得尊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苞枿树作为国家的象征,表现其根基的重要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强调唐代的强盛与国威,形成震撼的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对贤明治国理念的推崇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呼唤社会团结与包容,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苞枿:象征根基和生长的力量。
  • 黑土:代表肥沃与生命。
  • 江汉:象征地理障碍与困境。
  • 圣人:代表理想的领导者。
  • 蛮夷:象征外部威胁与和平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苞枿”象征什么?

    • A. 繁荣
    • B. 根基
    • C. 障碍
    • D. 战争
  2. 诗中提到的“化敌为家”体现了什么思想?

    • A. 攻击
    • B. 和平
    • C. 退缩
    • D. 胜利
  3. 诗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 A. 对战争的赞美
    • B. 对家族的回忆
    • C. 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团结
    • D. 对个人经历的叙述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柳宗元的《苞枿》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但柳宗元更强调团结与包容的治国理念,而杜甫则更多展现了个人对国家动荡的无奈与悲伤。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柳宗元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