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帖子词:夫人阁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23:46:44

五綵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

旋开宝典寻风物,要及灵辰共祓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綵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旋开宝典寻风物,要及灵辰共祓禳。

白话文翻译:

五色的彩带缠绕在香稻的筒子上,千家万户在门口挂上艾草,准备迎接端午节。快去打开宝典,寻找那些风雅的事物,希望能够在这灵动的时辰一起祈福祷告。

注释:

  • 五綵:五色的彩带,象征吉祥和美好。
  • 萦筒:缠绕在筒子上,这里指的是用彩带装饰的稻谷。
  • 秫稻:一种谷物,指香稻。
  • 结艾:挂上艾草,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 鬓髯:指头发和胡须,形容节日的喜庆装扮。
  • 宝典:指经典书籍,象征智慧和知识。
  • 灵辰:灵动的时辰,通常指节日或特定的吉时。
  • 祓禳:指驱邪祈福的仪式。

典故解析:

  •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纪念屈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 艾草:在端午节期间,挂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灾,保佑平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和仲,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端午节,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节日的热情以及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体现了浓厚的民俗文化。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和人们对节日的期待。五彩缤纷的装饰和香稻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传达出节日的欢快氛围。同时,诗中提到的艾草和祈福仪式,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祈求。苏轼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人们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展示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五綵萦筒秫稻香”:描绘了端午节的装饰和稻谷的香气,展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 “千门结艾鬓髯张”:描述千家万户挂上艾草,头发和胡须也显得格外精神,体现了节日的欢庆。
    • “旋开宝典寻风物”:指人们在节日中翻阅经典,寻找风雅之事,表现出对文化的追求。
    • “要及灵辰共祓禳”:希望在这个灵动的时辰,和他人一起祈福、驱邪,表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色彩和气味的描写,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们对节日的热情与期待。

意象分析:

  • 艾草:象征驱邪避灾,代表着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追求。
  • 五彩:象征吉祥和快乐,体现了节日的欢庆气氛。
  • 宝典:象征知识和智慧,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端午节传统习俗是什么? A. 挂艾草
    B. 吃月饼
    C. 赛龙舟
    D. 放烟火

  2. “五綵萦筒秫稻香”中的“綵”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香味
    C. 形状
    D. 材料

  3. 诗中“旋开宝典寻风物”是指什么? A. 找到新的风景
    B. 翻阅经典书籍
    C. 参加节日活动
    D. 探索未知的事物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端午日赐衣》:同样描写节日的喜庆气氛和传统习俗。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节日情感相呼应。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端午帖子词》与屈原的《离骚》:两者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但苏轼更注重节日的欢庆,而屈原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忧愁和对国家的关怀。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