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

时间: 2025-01-25 17:28:39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一生漂泊不定,究竟追求什么呢?再过龟山,已是五个年头。
我走遍万里,行走在大半个国家,而那位僧人却在庵里安静地度过了白头岁月。
身处这片土地,遥望北方中原,心中充满了劳碌的忧愁;潮水连绵,想要驶向东海。
元嘉年间的往事,已无人提起,那座古老的城垣如今已是残破不堪。
当年宋文帝派将军抵御魏太武,曾在此山筑起城池。

注释:

  • 飘荡:漂泊,流浪的意思。
  • 龟山:指的是位于今湖北省的龟山。
  • 白头:指年老,白发苍苍。
  • 地隔中原:指地理位置远离中原地区。
  • 潮连沧海:潮水与大海相连。
  • 元嘉旧事:指的是南朝宋时期的历史事件。
  • 故垒:古代的城堡遗址。
  • 筑城:修建城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才华横溢,诗、词、文俱佳,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其个性开朗、洒脱,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诗人在对龟山的游历中,感慨自身的漂泊与历史的沧桑。龟山因其历史背景和战事遗址,激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龟山》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我生飘荡去何求”自问,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迷茫与追求。接着,诗人提到再过龟山已五年,显示出他在此地流连的无奈与时光的飞逝。通过“身行万里半天下”的景象,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大江南北的游历,暗含了对家国的思念与归属感的缺失。

而“僧卧一庵初白头”则引入了另一种生活状态,诗人以僧人的安静生活与自己的漂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他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与追寻。接下来的“地隔中原劳北望”,表达了身处异地的孤独与对故土的向往,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对历史的牵挂。

最后几句提及元嘉旧事,点出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无常,故垒的摧毁令人感到惋惜,历史的沧桑感增强了诗的悲凉气氛。“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则将个人感受与历史事件结合,显示出历史的厚重与人类命运的交织。

整首诗在感叹历史与时间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思想家与诗人的深邃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飘荡去何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迷茫与漂泊的感慨。
  • 再过龟山岁五周: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里停留了五年。
  • 身行万里半天下:描绘了他广泛游历的经历,暗含对家国的思念。
  • 僧卧一庵初白头:对比自己的漂泊与僧人的安宁生活。
  • 地隔中原劳北望:身处异地,向北方的中原望去,心中充满忧愁。
  • 潮连沧海欲东游:潮水连绵,表达了对自由与远方的渴望。
  • 元嘉旧事无人记:历史的遗忘,人事的无常。
  • 故垒摧颓今在不:对古代遗址的感慨与对历史的追忆。
  • 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提及历史事件,增强了诗的厚重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通过“潮连沧海”暗示人生的变迁与不息。
  • 排比:使用“再过”、“身行”、“地隔”形成层层递进的排比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漂泊与历史的沧桑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追忆,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龟山:象征历史的见证与个人的追求。
  • :代表安宁与超脱的生活状态。
  • 潮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尽的向往。
  • 故垒:历史的遗迹,代表着过往的辉煌与现在的破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龟山》中提到的“白头”指的是: A. 年轻
    B. 年老
    C. 白发
    D. 头发

  2. 诗中提到的“潮连沧海”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海洋的向往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大海的恐惧
    D. 对旅行的渴望

  3. 诗人对“故垒”的感慨主要传达了以下哪种情感? A. 喜悦
    B. 惋惜
    C. 愤怒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龟山》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思索,但苏轼的诗更强调个人的漂泊与对安宁的向往,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兴衰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