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
时间: 2025-01-26 03:51: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本耕田夫,老矣纡郡章。
头童齿欲豁,顾视俱茫茫。
胸中了无有,宁敢高颉颃。
牧民如牧羊,惟恐隳官常。
秋田失一饱,我食不下吭。
宁知事大缪,以肉齿步光。
每遭官长骂,刚肠怒生芒。
归来几何时,有过墙下桑。
西风一叶脱,野草忽已黄。
君行不可挽,吾意不可忘。
白话文翻译
我本是一个耕田的农夫,如今已老,难以在官场中施展才华。
年纪大了,牙齿也快掉了,回首望去,心中一片茫然。
胸中没有任何成就,又怎敢高昂着头颅去和人攀比呢?
就像牧民在放羊,只怕失去官职的常态。
秋天的田地若是失去一餐的丰收,我的肚子就无法下咽。
岂能知道世事如同大错,以肉体的牙齿去走光明的路。
每次遭到官长的骂,我的内心便怒火中烧。
归来的路上,不知还要多久,是否经过那墙下的桑树。
西风吹落一片叶子,野草突然变得枯黄。
君子行走的方向无法挽回,而我心中的念头却难以忘却。
注释
- 耕田夫:指的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象征普通百姓。
- 老矣纡郡章:指年纪已大,难以在官场上有所建树。
- 高颉颃:形容高傲的态度或行为。
- 牧民:这里比喻为普通百姓,担心失去平常的生活。
- 失一饱:失去丰收,形容生活艰难。
- 事大缪:指世事的重大错误。
- 刚肠怒生芒:形容内心愤怒,情绪激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善于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他的诗往往蕴含深厚的哲理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方岳晚年,表现了他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官场的无奈与失望。诗中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与生活的夹缝中挣扎的心态,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方岳在这首诗中,以耕田夫的身份,通过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诗中,作者通过自我否定,表现出对官场的无奈和对生活的失落感。开头两句“我本耕田夫,老矣纡郡章”即以自谦的态度,揭示了自身的局限,表达了对官场的渴望却又无力实现的无奈。中间部分“牧民如牧羊,惟恐隳官常”则通过比喻,体现了对于生活稳定的渴望与担忧。最后几句则以自然景象作结,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哲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方岳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对普通生活的关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本耕田夫:自述身份,表明自己是个农民。
- 老矣纡郡章:年老而无所作为,感叹自己在官场的无能。
- 头童齿欲豁:形容自己年老,身体的变化。
- 顾视俱茫茫:回望过去,心中迷茫。
- 胸中了无有:内心空虚,没有成就。
- 宁敢高颉颃:无勇气自夸或与人攀比。
- 牧民如牧羊:比喻普通人生活的艰辛。
- 惟恐隳官常:惧怕失去安定的生活。
- 秋田失一饱:对丰收的渴望,如失去一餐的悲伤。
- 宁知事大缪:感叹对社会的无知与错误。
- 以肉齿步光:以肉身去追逐光明的理想。
- 每遭官长骂:遭受官员的责骂,心中愤怒。
- 刚肠怒生芒:愤怒情绪涌现。
- 归来几何时:归家无期,心中焦虑。
- 有过墙下桑:暗示归途漫长,或许会经过某些熟悉的地方。
- 西风一叶脱:秋风吹落叶子,象征时光流逝。
- 野草忽已黄:草木凋零,人生短暂。
- 君行不可挽,吾意不可忘:感慨人生无法逆转,心中情感难以忘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牧民如牧羊”,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头童齿欲豁,顾视俱茫茫”,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在描述内心感受时,通过重复结构强调情感的强烈。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个人的生活感悟,展现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普通人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耕田:象征普通人的生活与艰辛。
- 秋田:代表丰收与失落。
- 桑树:暗示故乡的依恋。
- 西风、野草: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岳的身份是:
- A. 官员
- B. 农夫
- C. 商人
- D. 学者
-
诗中提到的“秋田失一饱”指的是:
- A. 丰收的希望
- B. 生活的艰难
- C. 官场的争斗
- D. 对未来的憧憬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官场的赞美
- B. 对普通生活的关怀
- C. 对历史的反思
- D.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
- 杜甫《春望》:体现对国家和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方岳 vs. 陶渊明: 方岳的诗更显无奈与失落,而陶渊明则是对田园生活的积极向往。
- 方岳 vs. 杜甫: 两者都关心民生,但杜甫的诗更具政治性与紧迫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方岳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对古诗词的全面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