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笔染相思》
时间: 2025-01-11 14:54: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笔染相思 杨炎正 〔宋代〕
笔染相思,暗题尽朱门白壁。动离思春生远岸,烟销残日。杨柳结成罗带恨,海棠染就胭脂色。想深情幽怨绣屏间,双鶒鸂。春水绿,春山碧。花有恨,酒无力。对一奁愁思,九分孤寂。寸寸锦肠浑欲断,盈盈玉泪应偷滴。倩东风吹雁过江南,传消息。
白话文翻译:
用笔蘸着相思之情,在朱门和白壁上暗暗题写。离别的思绪随着春日的远岸而生,烟雾消散,夕阳残照。杨柳仿佛结成了罗带般的怨恨,海棠花染上了胭脂般的颜色。想象着深情的幽怨在绣屏之间,双鶒鸂鸟。春水绿了,春山碧了。花儿似乎带着恨意,酒也无法消解无力感。面对着一盒子的愁思,九分的孤寂。每一寸的心肠都几乎要断裂,晶莹的泪水应该偷偷滴落。请东风吹送大雁飞过江南,传递消息。
注释:
- 朱门白壁:指富贵人家的红色大门和白色墙壁。
- 动离思:引发离别的思绪。
- 烟销残日:烟雾消散,夕阳西下。
- 杨柳结成罗带恨:杨柳枝条纠缠,比喻离别的怨恨。
- 海棠染就胭脂色:海棠花色艳丽,如同染上了胭脂。
- 双鶒鸂:一种水鸟,常成对出现,象征恩爱。
- 一奁愁思:一盒子的愁思。
- 寸寸锦肠:比喻心肠,锦肠指美好的心肠。
- 盈盈玉泪:晶莹的泪水。
- 倩东风:请东风帮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相思而产生的深切离愁,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渴望传递消息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笔染相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深切的相思之情。诗中,“笔染相思”一句,即点明了全诗的主题,随后的“暗题尽朱门白壁”则进一步以具象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杨柳结成罗带恨”和“海棠染就胭脂色”,既描绘了春景,又隐喻了诗人的情感。结尾的“倩东风吹雁过江南,传消息”则表达了诗人渴望传递相思之情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笔染相思,暗题尽朱门白壁。”:诗人用笔蘸着相思之情,在富贵人家的门墙上暗暗题写,表达了内心的相思之苦。
- “动离思春生远岸,烟销残日。”:春日的远岸引发了离别的思绪,烟雾消散,夕阳西下,增添了离愁别绪。
- “杨柳结成罗带恨,海棠染就胭脂色。”:杨柳枝条纠缠,比喻离别的怨恨;海棠花色艳丽,如同染上了胭脂,象征着美好的情感。
- “想深情幽怨绣屏间,双鶒鸂。”:想象着深情的幽怨在绣屏之间,双鶒鸂鸟成对,象征恩爱。
- “春水绿,春山碧。”:春水绿了,春山碧了,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 “花有恨,酒无力。”:花儿似乎带着恨意,酒也无法消解无力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
- “对一奁愁思,九分孤寂。”:面对着一盒子的愁思,九分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愁思。
- “寸寸锦肠浑欲断,盈盈玉泪应偷滴。”:每一寸的心肠都几乎要断裂,晶莹的泪水应该偷偷滴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 “倩东风吹雁过江南,传消息。”:请东风吹送大雁飞过江南,传递消息,表达了诗人渴望传递相思之情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杨柳结成罗带恨”和“海棠染就胭脂色”,通过比喻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 拟人:如“花有恨,酒无力”,赋予花和酒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春水绿,春山碧”,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相思”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相思之情和渴望传递消息的愿望。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离别的怨恨。
- 海棠:象征美好的情感。
- 双鶒鸂:象征恩爱。
- 春水、春山:象征春天的美景。
- 花:象征恨意。
- 酒:象征无力感。
- 东风:象征传递消息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杨柳结成罗带恨”中的“罗带恨”指的是什么? A. 杨柳的美丽 B. 离别的怨恨 C. 春天的景色 D. 海棠的颜色
-
诗中“倩东风吹雁过江南,传消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希望春天快点到来 B. 希望传递相思之情 C. 希望大雁飞过江南 D. 希望东风吹散愁思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杨炎正的《满江红·笔染相思》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但杨炎正的诗更加注重意象的运用,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炎正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词作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满江红·笔染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