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4-09-19 21:3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杨炎正 〔宋代〕
宿鹭栖身,飞鸿点泪,不堪更是重阳到。一襟无处著凄凉。倚栏看尽斜阳倒。瘦减难丰,悲伤易老,淡觞消得黄花笑。画眉人去玉篦存,浓愁如黛凭谁扫。
白话文翻译:
夜宿的白鹭静静栖息,飞翔的大雁滴下泪珠,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重阳节的到来。满怀的凄凉无处安放。倚着栏杆,看尽了斜阳的倒影。消瘦的身体难以丰满,悲伤使人容易衰老,淡淡的酒杯让黄色的花朵嘲笑。画眉的人离去,只剩下玉篦,浓重的忧愁如同深色的眉黛,凭谁来扫除。
注释:
- 宿鹭:夜宿的白鹭。
- 飞鸿:飞翔的大雁。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常用来表达思乡或怀旧之情。
- 一襟:满怀。
- 斜阳倒:斜阳的倒影。
- 淡觞:淡淡的酒杯。
- 黄花:黄色的花朵,这里可能指菊花,重阳节常赏菊。
- 画眉人:指爱人或伴侣。
- 玉篦:玉制的梳子,古代女子常用。
- 浓愁如黛:浓重的忧愁如同深色的眉黛。
诗词背景:
杨炎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风格细腻,情感真挚。这首《踏莎行》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时的孤独和忧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宿鹭”、“飞鸿”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诗中的“一襟无处著凄凉”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而“倚栏看尽斜阳倒”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后两句“瘦减难丰,悲伤易老”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而“画眉人去玉篦存”则暗示了失去爱人的痛苦。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 首句“宿鹭栖身,飞鸿点泪”通过自然意象引入了诗的主题,宿鹭和大雁都是孤独的象征,点泪则暗示了悲伤。
- “不堪更是重阳到”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重阳节常用来表达思乡或怀旧之情,这里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一襟无处著凄凉”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无法排遣的凄凉感。
- “倚栏看尽斜阳倒”通过动作和景物的结合,加深了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 “瘦减难丰,悲伤易老”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悲伤使人容易衰老。
- “淡觞消得黄花笑”中的“黄花”可能指菊花,重阳节常赏菊,这里用黄花的笑来反衬诗人的悲伤。
- “画眉人去玉篦存”暗示了失去爱人的痛苦,玉篦作为遗物,增加了诗的哀愁。
- “浓愁如黛凭谁扫”以浓愁如黛的形象结尾,表达了无法排遣的忧愁。
意象分析:
- 宿鹭:孤独的象征,夜宿的白鹭静静栖息,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飞鸿:孤独和悲伤的象征,飞翔的大雁滴下泪珠,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重阳:传统节日,常用来表达思乡或怀旧之情,这里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斜阳倒:斜阳的倒影,加深了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 黄花:可能指菊花,重阳节常赏菊,这里用黄花的笑来反衬诗人的悲伤。
- 玉篦:玉制的梳子,古代女子常用,作为遗物,增加了诗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宿鹭”和“飞鸿”分别象征什么? A. 孤独和悲伤 B. 快乐和希望 C. 平静和激动 D. 自由和束缚
-
“一襟无处著凄凉”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
“画眉人去玉篦存”暗示了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诗人的悲伤 C. 诗人的失去 D. 诗人的回忆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杨炎正的《踏莎行》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以重阳节为背景,但前者更多表达了个人情感的孤独和凄凉,后者则更多表达了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炎正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节日诗词选》:收录了与重阳节相关的诗词,可以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