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十七首》

时间: 2025-01-11 08:03:57

危亭栏槛倚江干,饭了登临得暂闲。

林木巧随高下路,山容都在有无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危亭栏槛倚江干,
饭了登临得暂闲。
林木巧随高下路,
山容都在有无间。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高亭上,我倚靠着栏杆,
吃完饭后登上这里稍作休息。
林木巧妙地随着高低的路延展,
山的形态则在有与无之间交融。

注释:

字词注释:

  • 危亭:高耸的亭子。
  • 栏槛:指围栏和栏杆。
  • 饭了:吃完饭,表示完成某项活动。
  • 登临:指上高处游览或观赏。
  • 巧随:巧妙地跟随。
  • 高下路:指高低不平的道路。
  • 山容:山的形态、容貌。
  • 有无间: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关系。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江边景致和自然环境,反映出一种人们在自然中寻找归属和宁静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淡淡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闲适的时刻,诗人或是在江边的亭子中,享受着自然的美好,饱览风景,感受生活的宁静与安逸。写作背景反映了诗人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江边的自然美景,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危亭栏槛倚江干”,将读者引入一个风景如画的场景,亭子高耸,江水潺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饭了登临得暂闲”,不仅描绘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也传达了一种生活的满足感。

“林木巧随高下路”,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变化,林木随地势高低而生,似乎在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一句“山容都在有无间”,则深化了诗的哲理。山的形状在有与无之间,寓意深远,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人生和自然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存在与虚无之间的辩证关系。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既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使得整首诗既具视觉美感,又富有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危亭栏槛倚江干:描写诗人所处的环境,亭子高耸的特点及与江水的亲密接触。
  2. 饭了登临得暂闲:表达诗人吃过饭之后的轻松心情,享受着这份宁静与闲适。
  3. 林木巧随高下路:表现自然环境的灵活与生动,树木的生长与地势相应,体现自然的智慧。
  4. 山容都在有无间:哲学意味的总结,山的形态在有形与无形之间,暗示了人生的深刻道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危亭”和“栏槛”,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山的形态比作有无之间,丰富了意象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致,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一种和谐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亭:象征高远、超脱的精神追求。
  • 江干:代表流动的生命与自然的变迁。
  • 林木:象征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灵动。
  • 山容:代表着自然的永恒与变幻,寓意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危亭”指什么? A) 一座高楼
    B) 一座高耸的亭子
    C) 一座寺庙
    D) 一座城墙

  2. 诗人吃完饭后做了什么? A) 睡觉
    B) 游泳
    C) 登临欣赏风景
    D) 聚会

  3. 诗中“山容都在有无间”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A) 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关系
    B) 生活的繁忙与无聊
    C) 诗人的个人经历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山居秋暝》王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曹勋的这首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